庭前有桂树,绿叶尚离披。
秋风动地起,飘落将安归。
高飞入青云,下飞入污泥。
贵贱既偶尔,孰为喜与悲。
庭前有桂树,绿叶尚离披。
秋风动地起,飘落将安归。
高飞入青云,下飞入污泥。
贵贱既偶尔,孰为喜与悲。
这首诗以庭前的桂树为引子,描绘了自然界的物象变化,进而抒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中通过“绿叶尚离披”、“秋风动地起”、“高飞入青云,下飞入污泥”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植物随季节更迭而变化的状态,同时也暗喻了人生的起伏不定。
“高飞入青云,下飞入污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保持高洁自守的态度。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个人品格的重要性,不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人格尊严。
“贵贱既偶尔,孰为喜与悲”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人生的起伏中,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与悲伤?这里的“贵贱”不仅指社会地位的高低,更涵盖了人生境遇的宽广范畴。诗人似乎在暗示,真正的快乐与悲伤,并非完全由外在条件决定,而是取决于个人的心态与认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个体价值的尊重。
足疾三年只杜门,孤怀如月耿朝昏。
同风不昧古人意,此道当期老者论。
露地白牛纯到角,雪山香草细和根。
苏州未解吾家事,夜对高僧无一言。
泯泯众人中,不与一人共。
阒尔居闲房,俨若临千众。
是谓有恒人,一心无二用。
东山早尝学,身行而口诵。
久之如善射,纵横无不中。
魔外作姻亲,蛇虎为伯仲。
离歌无可言,出此以为送。
君不见东山老人僧中月,法惟直指初无说。
有众如云来不休,有饭如山供不彻。
印道人,善时节,不持应器循门乞。
只募同心一万人,请将大地为檀越。
或宽平,或曲折,与我福田衣不别。
二彼虽无施受心,万斛千仓从此出。
若见闻,宜猛烈。莫守从前悭吝穴。
些儿信种落其中,遍界灵苗齐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