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长松,倚浮云大山、高占幽僻。
亭亭隐士,爱洞天岩穴,深藏虚极。
对门开是景,挂猿狖、离罗峭壁。
尽日无佗事,唯调虎龙,交媾坐磐石。
时时鹤听嘉音,动笙篁转流,空外飘激。
人明至道,恶管弦幽噎,花间沉溺。
出群常羡此,岁寒重、孤凝黛色。
炼性超于彼,身闲永同居寿域。
落落长松,倚浮云大山、高占幽僻。
亭亭隐士,爱洞天岩穴,深藏虚极。
对门开是景,挂猿狖、离罗峭壁。
尽日无佗事,唯调虎龙,交媾坐磐石。
时时鹤听嘉音,动笙篁转流,空外飘激。
人明至道,恶管弦幽噎,花间沉溺。
出群常羡此,岁寒重、孤凝黛色。
炼性超于彼,身闲永同居寿域。
这首元代丘处机的《月中仙·对松》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隐逸图。"落落长松",诗人以松树的孤独高洁起笔,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松树在浮云大山中傲然独立的姿态。"亭亭隐士"四字,将松树比喻为隐居的高人,寓言了松与隐士的契合。
"洞天岩穴"和"深藏虚极"进一步强化了松树的隐秘与超凡,仿佛它隐藏在天地之间,远离尘世纷扰。接下来,诗人写到松树旁的景色,如猿狖挂壁、峭壁罗列,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同时也暗示了隐士的清寂生活。
"调虎龙"和"坐磐石"则描绘了隐士在松下静心修炼,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鹤听嘉音"和"笙篁转流"则通过仙鹤和音乐的意象,营造出空灵飘逸的氛围,象征着隐士的精神追求。
"人明至道"表达了对至高无上道理的理解,与世俗的嘈杂和沉迷相对照。"岁寒重、孤凝黛色",借松树在寒冬中依然翠绿不改,寓意隐士坚韧的品格和超脱尘世的决心。最后,诗人以"炼性超于彼"和"身闲永同居寿域"收尾,赞美了隐居生活的修身养性,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寿理想。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丘处机作为道教全真派道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十笏荒斋。有淮南鼙鼓,谢家丝竹。
煨芋腌菹,差剩朱门粱肉。
随意持螯行炙,听搅耳、筝琶繁促。
不须管、蜡泪如山,雪花堆过茅屋。
谁称免罝马牧,纵诸君有恨,未多于仆。
凤泊鸾飘那似,浮屠三宿。
万事不过如是,屐几两、江山满目。
行乐耳、美酒羊羔,何须笑彼粗俗。
两床丝竹,比南楼、老子兴复不浅。
胸次依稀,海天阔、彼此低回青眼。
十五年情,三千里路,室迩人非远。
范张溪黍,家庭真意弥满。
此去艳滪波长,峨眉月冷,别绪何由遣。
梦入渝州,猿啸苦、惆怅思君不见。
兄上新衔,弟还初服,出处交相勉。
宦成可待,十年归未为晚。
凿翠流丹,使全楚、山川襟带。
是一片,神工鬼斧,劈开灵界。
矶下白龟横断岸,楼中黄鹤飞天外。
剩文章,双照大江流,垂金薤。
一斗酒,犹堪载,三分事,聊堪话。
甚英雄,竖子倏焉成败。
歌舞二乔谁得有,舳舻千里今安在。
便江风,山月尚如前,都无奈。
水天一碧,蔼清芬遍满,大千世界。
凉翠嫣红相媚妩,任是黄筌难画。
赤日炎歊,黄尘浊污,屏出香天外。
休夸解语,镇宜无语相对。
此际宜有灵仙,铢衣玉佩,宛向中央在。
我欲招携尘外侣,独夜停琴静待。
月晓风清,帘空簟冷,净绿菡潇洒,刺舟花底。
饱餐露珠千琲。
琳宫最忆。有鹿女衔来,分外娇绝。
借与露华,轻把黛螺微拂。
似曾绿萼初开,换了玉环标格。
留仙住、回头暗看,唾痕凝碧。春风几度相识。
只倚遍栏干。谁忍攀摘。赋就睡妆,偏漏宓妃消息。
带颦转入朱门,可比坠楼颜色。
灯影下,何时翠蛾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