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露华》
《露华》全文
清 / 李慈铭   形式: 词  词牌: 露华

琳宫最忆。有鹿女衔来,分外娇绝。

借与露华,轻把黛螺微拂。

似曾绿萼初开,换了玉环标格。

留仙住、回头暗看,唾痕凝碧。春风几度相识。

只倚遍栏干。谁忍攀摘。赋就睡妆,偏漏宓妃消息。

带颦转入朱门,可比坠楼颜色。

灯影下,何时翠蛾重出。

(0)
鉴赏

这首《露华》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鹿女与露珠相遇的情景,充满了浪漫与幻想的色彩。

首句“琳宫最忆”引人入胜,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接着,“有鹿女衔来,分外娇绝”,鹿女的出现,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鹿女轻轻用露珠拂拭着自己的黛眉,这一细节描写,既展现了鹿女的美丽,也暗示了露珠的珍贵与独特。

“似曾绿萼初开,换了玉环标格。”这里将鹿女比作初开的绿萼花,又比作玉环,形象地表达了鹿女的美丽与高洁。鹿女的出现,仿佛让整个世界都焕然一新,她的气质与玉环相媲美,更添了几分神秘与高贵。

“留仙住、回头暗看,唾痕凝碧。”鹿女的回眸一笑,让人心动不已。她轻轻吐出的唾液在空中凝结成碧色,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象征着鹿女纯洁无瑕的心灵。

“春风几度相识。只倚遍栏干。”鹿女与露珠的相遇,仿佛是春风中的偶然邂逅,她倚靠在栏杆上,静静地欣赏着这份难得的美丽。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场景,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谁忍攀摘。赋就睡妆,偏漏宓妃消息。”面对如此美丽的鹿女,诗人不禁感叹,又有谁能忍心去采摘呢?鹿女的睡妆之美,让人联想到宓妃,这位传说中的水神,进一步提升了鹿女的形象。

“带颦转入朱门,可比坠楼颜色。”鹿女带着一丝忧郁,走进了朱红色的大门,她的美丽甚至可以与那些坠楼而亡的女子相比,这种比喻既表达了鹿女的哀愁,也突出了她的非凡魅力。

“灯影下,何时翠蛾重出。”最后,诗人想象着在昏黄的灯光下,鹿女的翠眉再次出现,表达了对鹿女美丽与神秘的无限怀念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鹿女与露珠相遇的美好瞬间,以及诗人对这份美好情感的深切感受。

作者介绍
李慈铭

李慈铭
朝代:清   字:式侯   号:莼客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生辰:1830~1894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猜你喜欢

清平乐.前题

水流花谢。客路相逢乍。谁信夭桃浑不嫁。

赚取朝朝夜夜。前身我定知鱼。临流好赋郊居。

莫问天涯萍絮,一般漂泊怜渠。

(0)

齐天乐

薄游不暖鸳鸯梦,梨云乍迷清晓。

冶思扶春,痴魂警月,占断春莺怀抱。欢悰却恼。

甚筝语嫌人,苦弹悽调。

露纷空凝,一溪心事落红杳。绵绵芳草远道。

绿波催艇子,桃叶迎早。

南浦伤离,西楼锁恨,尘黯秋窗词稿。蔫花拍帽。

甚重省当时,倚肩双笑。冷簟疏衾,独眠情味好。

(0)

卜算子

飞燕语呢喃,未解人离恨。

知道红闺望远心,还弄双双影。

打破画梁巢,看尔能厮并。

若是郎君唤不回,不许和侬近。

(0)

齐天乐.对雪

霏银屑玉迎清晓,重檐瓦鸳平隐。

树点繁英,云拖淡墨,一角辋川图本。楼台换尽。

算秀入山眉,黛痕余晕。

素袅春前,误他风信暗无准。

梅花芳意细忖,绮怀生别感,惆怅谁问。

冻减脂香,寒欺酒力,多恐轻涡娇褪。新妆腻粉。

便忘了飞琼,自来丰韵。半闪窗曛,又愁晴未稳。

(0)

高阳台.七夕

一雨生秋,双星候夕,年年盼说良宵。

浅浅银湾,纤云何意横描。

青天碧海无风浪,迟仙軿、偏是今朝。

荡空阶、帘影依微,水样条条。

鸾笺象管尘都浣,记笼纱秀语,往事魂销。

翠软香柔,美人凉倚红蕉。

天涯咫尺牵牛渚,任分飞、西雁东劳。

但情波、不尽长流,甚处回潮。

(0)

寿楼春.湘篴词人赋赠蝶生,娟镜楼主人和之垂示,依韵奉酬

含春娇蝶黄。觑髻偏烛底,頩笑筝旁。

为道芳菲沈怨,泊离他乡。悲风远,流波长。

鬲指腔、新声伊凉。

有俊侣灵和,经过旧曲,肠断杜韦娘。

兰茝思,飘嶷湘。况濛阴絮乱,颤夕花狂。

谁与藏莺栖燕,斛尘珠量。歌妙子,怀稠桑。

梦锦鞋、前欢销亡。又枨触閒愁,重寻玉觞脂唾香。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