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胜冠日,曾为绛帐生。
九言闻至教,一顾得虚声。
不意叨严近,于今接老成。
宁须诗酒赐,侍坐导知荣。
畴昔胜冠日,曾为绛帐生。
九言闻至教,一顾得虚声。
不意叨严近,于今接老成。
宁须诗酒赐,侍坐导知荣。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两位前辈——钱丈和张丈的敬仰之情。在古代文化中,“畴昔”意味着过去的岁月,“胜冠日”则是指在往昔时光里佩戴的荣誉之冠。诗人曾在绛帐(可能指学术或文学的殿堂)中诞生,即在知识和艺术的氛围中成长。这两句表明了诗人的渴望与追求。
“九言闻至教,一顾得虚声”则透露出对前辈之言的尊崇。九言可能指的是某种经典或重要的话语,至教意味着至高无上的教诲;一顾即是一瞥,虚声则是空泛的声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与智慧的追求,以及对前辈的敬意。
“不意叨严近,于今接老成”显示了诗人的自谦之心。叨严可能指的是年岁增长,不意则是不料,接老成意味着步入老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自身衰老的感慨。
最后,“宁须诗酒赐,侍坐导知荣”则是对前辈赠送诗词及宴席的感激之情。宁须可能指的是微小的恩惠或需要,诗酒赐即是赠送诗歌和美酒;侍坐导知荣则是坐在长者身边,得到指导而感到荣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前辈赋予之礼物的珍惜以及对知识传承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展现了一种对历史、对先贤的崇敬,以及个人成长与知识追求的心路历程。
平生饮酒不尽味,五鼎馈肉如嚼蜡。
我醉欲眠便遣客,三年窥墙亦面壁。
空馀小来翰墨场,松烟兔颖傍明窗。
偶随儿戏洒墨汁,众人许在崔杜行。
晚学长沙小三昧,幻出万物真成狂。
龙蛇起陆雷破柱,自喜奇观绕绳床。
家人骂笑宁有道,污染黄素败粉墙。
诚不如南邻席明府,蛛网锁砚蜗书梁。
怀中探丸起九死,才术颇似汉太仓。
感君诗句唤梦觉,邯郸初未熟黄粱。
身如朝露无牢强,玩此白驹过隙光。
从此永明书百卷,自公退食一炉香。
廖侯言如不出口,铨量古今胆如斗。
度越崔张与二班,古风萧萧笔追还。
前日辞家来射策,声名藉甚诸公间。
华阴白云锁千嶂,胜日一谈谁能赏。
君不见曩时子产识然明,知音郁郁闭佳城。
勿以匣中之明月,计较粪上之朝荣。
我去丘园十年矣,种桑可蚕犊生子。
使年七十今中半,安能朝四暮三浪忧喜。
据席谈经只强颜,不安时论取讥弹。
爱君草木同臭味,颇似瓜葛相依攀。
我有仙方煮白石,何时期君蓝田山。
草泥本自行郭索,玉人为开桃李颜。
恐似曹瞒说鸡肋,不比东阿举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