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笏荒斋。有淮南鼙鼓,谢家丝竹。
煨芋腌菹,差剩朱门粱肉。
随意持螯行炙,听搅耳、筝琶繁促。
不须管、蜡泪如山,雪花堆过茅屋。
谁称免罝马牧,纵诸君有恨,未多于仆。
凤泊鸾飘那似,浮屠三宿。
万事不过如是,屐几两、江山满目。
行乐耳、美酒羊羔,何须笑彼粗俗。
十笏荒斋。有淮南鼙鼓,谢家丝竹。
煨芋腌菹,差剩朱门粱肉。
随意持螯行炙,听搅耳、筝琶繁促。
不须管、蜡泪如山,雪花堆过茅屋。
谁称免罝马牧,纵诸君有恨,未多于仆。
凤泊鸾飘那似,浮屠三宿。
万事不过如是,屐几两、江山满目。
行乐耳、美酒羊羔,何须笑彼粗俗。
这首《万年欢》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其风格独特,情感深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开篇“十笏荒斋”四字,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简朴而略显荒凉的生活场景中。接下来,“有淮南鼙鼓,谢家丝竹”,对比鲜明地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一边是战乱中的喧嚣与动荡(“淮南鼙鼓”),另一边则是文人雅士的琴瑟和鸣(“谢家丝竹”)。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生活的宁静,也暗含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煨芋腌菹,差剩朱门粱肉”一句,通过食物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在战乱与贫困中,即使是简陋的食物也能让人感到满足;而在富足的生活中,即便是珍贵的食物也可能变得平淡无奇。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反思,也是对人性与价值观的探讨。
“随意持螯行炙,听搅耳、筝琶繁促”则描绘了一种随性而自由的生活态度。在这样的生活中,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美食与音乐带来的乐趣,不必拘泥于世俗的束缚。然而,“不须管、蜡泪如山,雪花堆过茅屋”又暗示了这种自由背后可能隐藏着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谁称免罝马牧,纵诸君有恨,未多于仆”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在权力与地位的追逐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求,甚至在看似拥有更多的人面前,内心深处的痛苦与遗憾却更加深刻。
“凤泊鸾飘那似,浮屠三宿”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生比作漂泊不定的凤凰与鸾鸟,以及短暂的僧侣生活,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最后,“万事不过如是,屐几两、江山满目。行乐耳、美酒羊羔,何须笑彼粗俗”总结了全文的主题,即无论世间如何变化,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作者鼓励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享受生活中的简单乐趣,不必过于追求物质的奢华或他人的认可。
整首词通过对不同生活场景的描绘与对比,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昔人从逝水,有客吊秋风。
何意千年隔,论心一日同。
楚亭方作乱,汉律正酬功。
倏忽桑田变,谗言亦已空。
圣主忧夷貊,屯师剪束钦。
皇家思眷祐,星使忽登临。
用命期开国,违天必衅砧。
化须均草树,恩不间飞沈。
束马凌苍壁,扪萝上碧岑。
瘴川风自热,剑阁气长阴。
迅濑从天急,乔松入地深。
仰观唯一径,俯瞰即千寻。
水作新城带,山为故垒襟。
东开洞君听,南辟纳蛮心。
渥泽濡三部,衣冠化雨林。
带文雕白玉,符理篆黄金。鸟道经邛?,星缠过觜参。
回轩如睿奖,休作苦辛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