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崇禧塔》
《登崇禧塔》全文
明 / 刘克治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宝塔依灵宇,攀跻箭括穿。

孤标擎日月,绝顶出风烟。

树没嵩台迥,山连石室偏。

法云银草净,慧雨玉毫悬。

双树琼帘外,诸天画栋前。

雨花三界寂,清梵一僧禅。

目极中华尽,心纡象教缘。

愿承功德水,金筏度迷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崇禧塔的壮丽景象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人以崇禧塔为视角,展开了一幅宏大的自然与人文画卷。

首先,诗人通过“宝塔依灵宇,攀跻箭括穿”两句,描绘了崇禧塔矗立在灵异之地,攀登其上犹如穿越箭括,既突出了塔的高耸入云,也暗示了其神圣与神秘的氛围。接着,“孤标擎日月,绝顶出风烟”进一步强调了塔的高度与气势,仿佛能托起日月,冲破云烟,展现出崇禧塔的雄伟与超凡脱俗。

“树没嵩台迥,山连石室偏”两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崇禧塔周围环境的幽静与独特,嵩台与石室的遥远与偏僻,反衬出塔的独立与超然。而“法云银草净,慧雨玉毫悬”则将崇禧塔与佛教文化紧密相连,法云的纯净与慧雨的洒落,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传递,玉毫的悬挂则增添了庄严与神圣的气息。

“双树琼帘外,诸天画栋前”两句描绘了崇禧塔外部的装饰与布局,双树与琼帘的美丽,诸天与画栋的壮观,不仅体现了建筑艺术的精湛,也寓意着佛法的广大与深邃。接下来,“雨花三界寂,清梵一僧禅”则通过雨花的寂静与僧人的禅定,表现了崇禧塔作为宗教场所的宁静与庄严,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最后,“目极中华尽,心纡象教缘”表达了诗人站在崇禧塔上,放眼望去,整个中华大地尽收眼底,心中充满了对佛教教义的深深敬仰与追求。“愿承功德水,金筏度迷川”则是诗人的心愿,希望借由崇禧塔的功德之水,如同金筏一般,引导迷失的人们渡过人生的苦海,达到心灵的彼岸。

整首诗通过对崇禧塔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信仰的深切感悟和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刘克治
朝代:明

刘克治,号群玉。番禺人,从化籍。格子。明神宗万历间贡生。早工文赋,为督学郭子直、陈鸣华所称赏,后以明经选。有《述征草》、《五芝楼稿》、《绿绮堂稿》、《订初学记》、《许氏说文》。清雍正《从化县新志》卷三有传。
猜你喜欢

祝英台近

结垂杨,临广陌,分袂唱阳关。稳上征鞍。

目极万重山。

归鸿欲到伊行,丁宁须记,写一封、书报平安。

渐春残。是他红褪香收,绡泪点斑斑。枕上盟言。

都做梦中看。

销魂啼鴂声中,杨花飞处,斜阳下、愁倚阑干。

(0)

寄周晋仙

四海周风子,推敲孰似渠。

官应憎骨相,老不上髭须。

醉帽攲花落,吟身信杖扶。

相思不相见,梅树雨鸠呼。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四六

甫见梅花方结子,即看燕子已生儿。

青春游荡不知返,留住金陵又几时。

(0)

拟古·其二

日月递相见,玄发惊蹉跎。

冥冥北邙路,去者何其多。

妻孥聚欢乐,志远身已讹。

功名无富贵,此路不可过。

可怜世上人,刺促鸣干戈。

金尊幸有酒,不饮将如何。

(0)

玉麟堂上口占呈赵大资

节旄弹压万旌旗,中使传宣表睿知。

重见相公官又长,宛然谦下蜀中时。

(0)

水调歌头.次韵荷净亭小集

落日水亭静,藕叶胜花香。

时贤飞盖,松间喝道挟胡床。

暑气林深不受,山色晚来逾好,顿觉酒尊凉。

妙语发天籁,幽眇亦张皇。射者中,弈者胜,兴悠长。

佳人雪藕,更调冰水赛寒浆。

惊饵游鱼深逝,带箭山禽高举,此话要商量。

溪上采菱女,三五傍垂杨。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