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周风子,推敲孰似渠。
官应憎骨相,老不上髭须。
醉帽攲花落,吟身信杖扶。
相思不相见,梅树雨鸠呼。
四海周风子,推敲孰似渠。
官应憎骨相,老不上髭须。
醉帽攲花落,吟身信杖扶。
相思不相见,梅树雨鸠呼。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苏泂的作品,题目为《寄周晋仙》。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诗歌。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怀旧与孤独。
"四海周风子,推敲孰似渠。"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在遥远地方游历的文人形象,他像是一股清风,在各处流浪而不定居。"推敲"一词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渠水往往象征着长久不变的情谊。
"官应憎骨相,老不上髭须。"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淡然态度,以及随年岁增长而对世事有了一种超然的看法。"憎骨"指的是对官场的厌恶,而"老不上髭须"则是形容到了老年,仍未在面颊生出象征身份地位的胡须,这些都强化了诗人内心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
"醉帽攲花落,吟身信杖扶。"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诗酒风流的生活状态。诗人沉浸于自己的艺术世界,用诗歌来抒发胸臆,饮酒以自遣,而用拐杖作为支持,这些都是逃避现实和寻求精神寄托的手段。
"相思不相见,梅树雨鸠呼。" 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尽管彼此不能相见,但在这梅花飘香的夜晚,诗人心中仍然能听见那遥远的呼唤。这里的"雨鸠"可能是指夜间鸟鸣的声音,增添了一种凄凉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以及对于友谊深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