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逢三友,身閒爱一丘。
喜闻孤锡至,又向白蘋留。
失笑拈花手,无人野渡舟。
个中须具眼,著语待公酬。
岁晚逢三友,身閒爱一丘。
喜闻孤锡至,又向白蘋留。
失笑拈花手,无人野渡舟。
个中须具眼,著语待公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的作品《和惠老自上方来住广福寺》。诗中,诗人表达了在年终岁晚之际,遇到三位好友,自己在闲暇时更偏爱自然的山丘。他欣喜地迎接惠老从寺庙上下来居住在广福寺,还特意提及了白蘋(可能指白色水草或一种植物),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喜爱。诗人笑言自己在无人欣赏的情境下,独自泛舟野渡,显得有些寂寥。他强调这种境界需要有独特见解的人才能理解,并期待对方能有所回应。
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袁说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枇杷花老洞云深。流水泠泠。
蓝田谁种玲珑玉,土华寒、晕碧云根。
佳兴秋英春草,好音夜鹤朝禽。闲听天籁静看云。
心境俱清。好风不负幽人意,送良宵、一枕松声。
四友江湖泉石,二并钟鼎山林。
暗叶啼风雨,窗外晓色珑璁。散水麝,小池东。
乱一岸芙蓉。蕲州簟展双纹浪,轻帐翠缕如空。
梦念远别、泪痕重。淡铅脸斜红。忡忡。
嗟憔悴、新宽带结,羞艳冶、都销镜中。
有蜀纸、堪凭寄恨,等今夜、洒血书词,剪烛亲封。
菖蒲渐老,早晚成花,教见薰风。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