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对梧桐小窗下,亭亭两树淩高檐。
浓阴张夏已成就,飘阶黄叶纷遪?。
我来此世竟何益,悠忽待死犹未甘。
夜梦常在帝左右,荒远纣绝谁能探。
醒来凄酸馀惝恍,孰可与语舌若钳。
万回神足殊可羡,犍连废体佛莫参。
孤注一掷铸大错,逝者地下应怀惭。
朝看暮唏愧此树,弥天孤愤何由芟。
坐对梧桐小窗下,亭亭两树淩高檐。
浓阴张夏已成就,飘阶黄叶纷遪?。
我来此世竟何益,悠忽待死犹未甘。
夜梦常在帝左右,荒远纣绝谁能探。
醒来凄酸馀惝恍,孰可与语舌若钳。
万回神足殊可羡,犍连废体佛莫参。
孤注一掷铸大错,逝者地下应怀惭。
朝看暮唏愧此树,弥天孤愤何由芟。
这首诗《梧叶满阶慨然有作》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诗中以梧桐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句“坐对梧桐小窗下”,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梧桐树下的小窗前,静谧而深思的画面。梧桐树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接着,“亭亭两树淩高檐”一句,通过描写梧桐树高耸入云,超越屋檐,象征着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浓阴张夏已成就,飘阶黄叶纷遪?”则通过夏日梧桐树下浓密的树荫和秋日落叶飘零的情景,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我来此世竟何益,悠忽待死犹未甘”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质疑和对生命价值的追问,流露出一种不甘于平凡、渴望有所作为的情感。
“夜梦常在帝左右,荒远纣绝谁能探”借用梦境中的帝王形象,反映了诗人对权力、地位的向往,同时也暗含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醒来凄酸馀惝恍,孰可与语舌若钳”描述了从梦境回到现实后的失落感,以及找不到共鸣者的孤独。
“万回神足殊可羡,犍连废体佛莫参”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又意识到这在世俗中难以实现。
“孤注一掷铸大错,逝者地下应怀惭”体现了诗人对过去错误决定的反思和自责,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朝看暮唏愧此树,弥天孤愤何由芟”表达了诗人面对外界环境和内心的矛盾,感到困惑和无奈,同时也对生活中的不公和束缚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江南五月黄梅雨,溽暑熏蒸无燥土。
燕山道上走黄尘,不识南中霖潦苦。
今年燕山暑雨多,六月日日闻滂沱。
床头汗衣欲沾体,门前流潦看成河。
东家墙颓空四壁,西家水入深三尺。
群蛙白日堂上鸣,孤萤后夜梁间出。
束薪斗米不论钱,城中比屋无炊烟。
泥涂不异犀浦道,禁火翻同寒食天。
我生炎方困溽湿,不知朔土犹蒸郁。
朔南由来地势偏,气候一月相后先。
我愿天公怜远客,白头早遂归乡约。
秪今溽暑行已过,岁晚苦寒其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