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红绿纷,献技争东风。
寺楼坐空阔,却忆前年冬。
青郊兹遍耕,绝域早定功。
藁街竖长竿,笼首悬元凶。
山庄略无事,忙是递诗筒。
春山红绿纷,献技争东风。
寺楼坐空阔,却忆前年冬。
青郊兹遍耕,绝域早定功。
藁街竖长竿,笼首悬元凶。
山庄略无事,忙是递诗筒。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林中红绿交织的美丽景色,仿佛在争抢着迎接春风的到来。诗人坐在寺庙的高楼上,视野开阔,思绪飘回了前一年冬天。那时,郊野已经全面开始耕种,边疆也早早地完成了军事功绩。藁街竖起了长竿,将罪魁祸首的头颅悬挂起来示众。山庄里似乎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忙碌的是频繁传递诗筒的人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象和事件,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存,以及历史变迁中的正义与秩序。诗中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功绩的肯定,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维护的颂扬。同时,通过“递诗筒”的细节,也体现了文人之间的交流与情感的传递。
老树荒台,秋兴动、悠然独酌。
秋也老、江山憔悴,鬓华先觉。
人到中年原易感,眼看华屋归零落。
算世间、惟有醉乡民,平生乐。凌浩荡,观寥廓。
月为烛,云为幄。尽百川都酿,不供杯杓。
身外虚名将底用,古来已错今尤错。
唤野猿、山鸟一时歌,休休莫。
灵宫肃清晓,细柏含古春。
人言王子乔,鹤驭此上宾。
白云山苍苍,平田木欣欣。
登高览元化,浩荡融心神。
西望洛阳城,大路通平津。
行人细如蚁,扰扰争红尘。
蓬莱风涛深,鬓毛日夜新。
殷勤一杯酒,愧尔云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