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满江红·其三齐山绣春台》
《满江红·其三齐山绣春台》全文
宋 / 吴潜   形式: 词  词牌: 满江红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勾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0)
注释
筇杖:竹杖。
透岩穿岭:穿山越岭。
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永:水流悠长。
暝:日暮。
这两句是说江北淮山笼罩在暮色之中。
虎狼:喻敌人。
梗:阻塞。
勾蠡:指越王勾践和他的大臣范蠡。
石苻:指后赵石勒和前秦苻坚,他们在位时间都很短。
俄顷:一会儿。
这里暗以石苻喻金国。
宇宙:天地万物的总称。
翻译
十二年前曾经登上齐山绣春台顶,当时双脚稳健不用拐杖穿山越岭兴致撮浓,年老俸衰后狂荡豪放之气渐渐消失,虽然依旧面对着过去一样的美好风景,遥想当年杜牧之登齐山所作诗篇,千年之后还令人神驰心往,而今故人不见空山寂寂格外凄冷。
齐山之下,江水永远滚滚不停,江本岸边,淮山上残阳返照暮霭沉沉,遥望中原在哪里呢,虎狼般的敌人还盘踞其中,勾践范蠡破吴获胜长期准备决非浅近之力,谢安谢玄大破苻坚抓住时机顷刻成功,问宇宙中古往今来兴亡盛衰这是为什么呢,其中道理啊没有人能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名为《满江红·齐山绣春台》。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怀旧之作,诗人回忆十二年前登上绣春台的情景,与现时重游相比,感慨万千。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开篇即设定了时间和空间的框架,诗人在十二年前的往事中寻找回忆的起点。接着,“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展现了当时的活力与冒险精神。

“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随着岁月流逝,诗人感叹自己的年华老去,曾经的豪情壮志已逐渐减退,但绣春台的美丽风光依然如故,这种对比让人不禁思索时光易逝与生命无常。

“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古代贤君或隐逸之士的向往,他们或许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千年后的传奇,而现实中的诗人则在这寂静而清凉的山中寻找心灵的寄托。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景物描写转向自然,山、江、淮山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

“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诗人的视线延伸至遥远的中原,那里依旧是虎狼出没之地,暗示着世事变迁、动乱未息,这与诗人个人的生命轨迹形成了对比。

“句蠡规模非浅近,石苍事业真俄顷。”这两句通过历史遗迹和建筑的宏大来强调时间的深远和事物的沉重,诗人试图在这些永恒不变的事物中找到超越个人生命的意义。

“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最后,诗人的问题似乎是对整个宇宙和历史的探索,没有人能解答这个关于时间与空间本质的问题,这也许是诗人面对生命无常时的一种哲学思考。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感和哲思,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生命有限与宇宙永恒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吴潜
朝代:元

猜你喜欢

紫云岩

万叠青山入画图,最高高处著浮屠。

薄云弄日明还暗,小雨飞空有却无。

山鸟避人疑俗驾,道人好客点云腴。

我来一笑忘尘虑,倒载归欤日欲晡。

(0)

云藏北固山头寺,烟锁南徐水际楼。

(0)

颂古六十二首·其三十一

密密堂堂早二三,本来无物更何堪。

痴人见了生欢喜,作者相逢满面惭。

(0)

颂古六十二首·其二十二

禅床惊震被搽糊,惹得儿孙不丈夫。

拄杖劈头连打出,也教知道赤须胡。

(0)

九眼井

幽人凿井住罗浮,暇日吾伊兴自由。

仙鸟避吟来照影,九龙飞动碧云秋。

(0)

书性之所藏伯时木石屏·其一

此自是我辈物,而乃落君家房。

尚喜周旋顾盼,无忧荦确风霜。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