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花千里,玉阶三尺,远近高低一色。
天公今岁被诗催,特地放、冬前四白。
梅梢竹外,频频轻撼,嫌乱瑶芳素质。
耐寒相对不胜清,毡帐底、偎红未得。
银花千里,玉阶三尺,远近高低一色。
天公今岁被诗催,特地放、冬前四白。
梅梢竹外,频频轻撼,嫌乱瑶芳素质。
耐寒相对不胜清,毡帐底、偎红未得。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冬日的雪景,诗人通过对白雪覆盖下的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清寒之美的欣赏和向往。"银花千里,玉阶三尺,远近高低一色"一句,以宏大的画面展现了雪后的宁静与纯洁,每一个角落都被同一种白色覆盖,显示出诗人对于景物的细致观察。
"天公今岁被诗催,特地放、冬前四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幽默,似乎天空也是受到了诗意的驱使,提前送来了冬雪作为礼物。
"梅梢竹外,频频轻撼,嫌乱瑶芳素质"中,梅花和竹子在风中摇曳,显得格外清高脱俗。诗人对这份清洁的偏爱,也反映了其审美观念中的简约与纯粹。
"耐寒相对不胜清,毡帐底、偎红未得"则写出了雪中梅花和竹子的坚守,以及它们在严寒中的高贵气质。诗人感慨于这些自然之物即便是在严寒中也无法与它们相提并论,反衬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纯洁与坚守的赞美,以及个人的微小与自然之美不可企及的感慨。
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
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
顷来阙章句,但欲閒心魂。
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
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
隐几阅吹叶,乘秋眺归根。
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
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
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
野霭晴拂枕,客帆遥入轩。
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
伫立云去尽,苍苍月开园。
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
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闭。
泉浇阁道滑,水冻绳桥脆。
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
胡兵犹不归,空山积年岁。
儒生识损益,言事皆审谛。
狄子幕府郎,有谋必康济。
胸中悬明镜,照耀无巨细。
莫辞冒险艰,可以裨节制。
相思江楼夕,愁见月澄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