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
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闭。
泉浇阁道滑,水冻绳桥脆。
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
胡兵犹不归,空山积年岁。
儒生识损益,言事皆审谛。
狄子幕府郎,有谋必康济。
胸中悬明镜,照耀无巨细。
莫辞冒险艰,可以裨节制。
相思江楼夕,愁见月澄霁。
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
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闭。
泉浇阁道滑,水冻绳桥脆。
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
胡兵犹不归,空山积年岁。
儒生识损益,言事皆审谛。
狄子幕府郎,有谋必康济。
胸中悬明镜,照耀无巨细。
莫辞冒险艰,可以裨节制。
相思江楼夕,愁见月澄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战事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争苦难的深切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有谋略之人的期待。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而不失力量。
“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开篇即设定了边塞战事的背景,通过“中国”一词,暗示了战争对于国家命运的重要性。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无奈和对过去错误决策的反思。蜀人之弊,或许指的是长期的战乱给民众带来的困苦。
接下来的“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闭。”则是对边塞自然环境的描写,这种险峻和封闭的景象,也映射出战争的艰难与孤立。
“泉浇阁道滑,水冻绳桥脆。”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诗人强调了边塞地区的艰苦条件,以及这些自然条件对于军事行动的影响。
“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战争带来的后果是战士们长期处于饥饿之中,这反映出了战争对普通士兵的残酷现实。
“胡兵犹不归,空山积年岁。”敌军久久未退,留下了荒废的山野和时间的痕迹,显露出战争的无尽与毁灭。
“儒生识损益,言事皆审谛。”诗人转而表达了一种理性思考,对于战争的利弊进行衡量,寻求智者的意见。
“狄子幕府郎,有谋必康济。”这里的“狄子”可能是对有才能之人的尊称,诗人期待着这种人士能够带来和平与救赎。
“胸中悬明镜,照耀无巨细。”这两句用了明镜比喻智者的心胸广大而清晰,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无论大小都能照亮。
“莫辞冒险艰,可以裨节制。”诗人鼓励有才能之人即使面对危险和困难,也要勇往直前,以期达到节制战争、恢复秩序的目的。
最后,“相思江楼夕,愁见月澄霁。”诗人的情感在此得到了释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在清冷的月光下变得更加深切和沉重。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争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智者的期待,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