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
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
顷来阙章句,但欲閒心魂。
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
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
隐几阅吹叶,乘秋眺归根。
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
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
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
野霭晴拂枕,客帆遥入轩。
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
伫立云去尽,苍苍月开园。
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
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
顷来阙章句,但欲閒心魂。
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
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
隐几阅吹叶,乘秋眺归根。
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
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
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
野霭晴拂枕,客帆遥入轩。
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
伫立云去尽,苍苍月开园。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者在深山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诗人居住的地方,结庐对着中岳,门前常年青翠欲滴,这种环境让他沉醉于水木之趣,谈论的话题也多关乎渔樵生活。
但诗人的内心并非完全平静,他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寄托。诗中提到“顷来阙章句,但欲閒心魂”,表明他希望通过阅读古籍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寻找一片清净之地。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一幅秋景:日色隐匿于空谷之间,蝉鸣声响彻暮色中的村庄。这里的意境宁静而深远,似乎预示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某种平和与安详。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道士的清净之源,以及自己隐居的生活。他“乘秋眺归根”,意味着随着季节的变化,他更加注重返璞归真,寻找内心深处的宁静所在。同时,他也想念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如求仲、王孙等,并希望他们能够来到自己的栖身之地。
“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景象之美,令人向往。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心境的开阔与自由。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这片宁静中所思考的问题。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生活态度。诗人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他的内心世界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和深邃。
赋招魂九辩,一尊酒,与谁同。
对零落栖迟,兴亡离合,此意何穷。匆匆。
百年世事,意功名、都在黑头公。
乔木萧萧故国,孤鸿澹澹长空。门前花柳又春风。
醉眼眩青红。问造物何心,村箫社鼓,奔走儿童。
天东。故人好在,莫生平、豪气减元龙。
梦到琅邪台上,依然湖海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