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壮志空怀剑,九日游人不到家。
村晚渔依林外火,山寒月傍夜归查。
江湖梦转衣初冷,岁月心非鬓欲华。
何处霜桥通酒市,将因系缆问黄花。
百年壮志空怀剑,九日游人不到家。
村晚渔依林外火,山寒月傍夜归查。
江湖梦转衣初冷,岁月心非鬓欲华。
何处霜桥通酒市,将因系缆问黄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邱云霄在明代九日(重阳节)时,远离家乡,在太平驿晚泊的情景。首句“百年壮志空怀剑”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感慨,剑象征着他的理想和抱负。接着,“九日游人不到家”暗示了节日里诗人孤独在外,无人来访。
“村晚渔依林外火”写出了傍晚时分,渔夫在林边点起篝火,画面宁静而富有乡村气息。山寒月傍夜归槎,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寒冷,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江湖梦转衣初冷”表达了诗人漂泊江湖,衣衫渐冷,心中却仍怀揣着梦想。
“岁月心非鬓欲华”感叹时光流逝,尽管内心坚定,但鬓发却已显出岁月的痕迹。最后两句“何处霜桥通酒市,将因系缆问黄花”,诗人设想在霜降的桥头,寻找通往酒市的小径,借此借酒消愁,或许还能向路边的菊花询问归乡的讯息,寄托了他对家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怀旧之情,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勃勃旱尘气,炎炎赤日光。
飞禽飐将坠,行人渴欲狂。
壮者不耐饥,饥火烧其肠。
肥者不禁热,喘急汗如浆。
此时方自悟,老瘦亦何妨。
肉轻足健逸,发少头清凉。
薄食不饥渴,端居省衣裳。
数匙粱饭冷,一领绡衫香。
持此聊过日,焉知畏景长。
吴苑四时风景好,就中偏好是春天。
霞光曙后殷于火,水色晴来嫩似烟。
士女笙歌宜月下,使君金紫称花前。
诚知欢乐堪留恋,其奈离乡已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