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仙仗五云中,遥听笙箫起碧空。
夜半月明人望幸,君王自在广寒宫。
昭阳仙仗五云中,遥听笙箫起碧空。
夜半月明人望幸,君王自在广寒宫。
这首诗是宋无的《唐宫词补遗(其三)》,创作于元朝。诗中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宛如仙境的意境,通过对唐宫旧景的怀念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繁华的追忆与现实中的疏离感。
“昭阳仙仗五云中”一句,以“昭阳”指代唐朝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仙仗”则是超凡脱俗的仪仗队伍,“五云”象征着高远和神秘,整句营造出一种仙界降临人间的壮丽景象。
“遥听笙箫起碧空”中,“遥听”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声音的聆听与想象,“笙箫”是古代的乐器,常用于祭祀和宴会,这里用来描绘唐宫遗声,传递出一种淡远而悠长的声音美感。
“夜半月明人望幸”一句,以“夜半”设置了一个静谧、安宁的夜晚场景,“月明”则是这个时刻最为显著的自然元素,而“人望幸”表达了人们对于这份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君王自在广寒宫”一句,以“君王”指代唐朝的帝王,通过“自在广寒宫”来描绘帝王在深邃而冷清的皇宫中的孤独与高贵。
这首诗通过对唐朝宫廷生活的美好想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怀旧和现实的无奈。整体上,这是一首融合了仙境意境、历史追忆与个人情感的诗作,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老子昔去周,函谷度青牛。
关尹攀紫气,道德衍千秋。
翻然忽思游人间,李树复指雍之邱。
雍邱优游七十载,笑把一筹添沧海。
鸾停鹄峙何矍铄,青鬓朱颜常不改。
有子腰金侍紫宸,汝作纳言帝命新。
事业方辉伊陟谱,奉诏归欢未老人。
献罢纶綍舞莱服,筵列松乔洛社宾。
南山献颂当此时,青鸟正栖灵长椿。
椿年绵邈梅作友,椿庭蓊郁槐当牖。
和羹若作须梅实,食报咸知种槐叟。
肆余栎材何足论,生平窃幸登龙门。
燕山聊寄灵椿颂,颂君世泽满乾坤。
太史岁岁奏国瑞,老人一星光晨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