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别樊淑鲁饷部用韵》
《留别樊淑鲁饷部用韵》全文
明 / 孙传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十年无复听和鸾,小草殊多此一端。

曾羡陶潜能解绶,敢言贡禹爱弹冠。

天高北阙风云远,地迥西溪雨雪安。

强起不知缘底事,马头秋色正馀寒。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的《留别樊淑鲁饷部用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十年无复听和鸾”,诗人以“和鸾”比喻官场的和谐与顺遂,感叹十年间这种和谐不再,流露出对官场变迁的无奈与感慨。接着,“小草殊多此一端”则以“小草”自比,虽身处低微,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与信念。

“曾羡陶潜能解绶,敢言贡禹爱弹冠。”这两句运用了典故,分别引用了陶渊明辞官归隐和贡禹因不满官场而弹冠自责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以及对自由与独立人格的向往。

“天高北阙风云远,地迥西溪雨雪安。”诗人通过描绘广阔的天空与遥远的北阙,以及与之相对的宁静西溪,展现了内心世界的广阔与平静,同时也暗示了对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

最后,“强起不知缘底事,马头秋色正馀寒。”诗人以“强起”表达内心的挣扎与无奈,面对未知的原因,只能勉强站立。而“马头秋色正馀寒”则描绘了一幅秋日马背上的景象,既有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也暗含着对人生冷暖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思考,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而内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孙传庭

孙传庭
朝代:明

孙传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明朝名将。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次年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带兵镇压李自成、张献忠民变。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年约51岁。《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谥“忠靖”。
猜你喜欢

哭长沙张文达公·其二

国计兼身世,梯航遂至今。

量官明主术,养士老臣心。

谴及恩弥厚,名高谤转深。

不胜东首意,流涕答纶音。

(0)

送黄仲韬学士提学湖北先发日本·其二

西风重食武昌鱼,夹道争迎谕德车。

列郡山川天堑险,渡江人物浪淘馀。

伯牙台迥秋花晚,太白楼空夜月初。

高会南皮问今昔,未应闲散老尚书。

(0)

黄花巷新居·其一

城市亦山林,林阴一径深。

长堤春草碧,古堞暮烟沈。

窗北羲皇卧,瀼西子美吟。

敢云居室善,且寄寂寥心。

(0)

湖上迟魏大未至见寄·其二

细数南州彦,谁居第一流。

吾侪姑自勉,硕果听天留。

未息巴人讼,方怀漆室忧。

足音终寂寂,垂涕望高丘。

(0)

思归

汾水秋风雁又归,故园东望梦魂飞。

尘冠欲挂仍无日,庭树新增复几围。

水远坐输鸥独往,竹荒不救凤长饥。

愁来策马西郊路,一曲劳歌送落晖。

(0)

放言

山不能摩九天,水不能没九渊。

山高水深不见尔,但见浮空波浪随云烟。

人生又在云烟波浪里,天地置此胡为焉。

我思天地亦游戏,点缀光景耽新鲜。

不然黄土抟人可长在,何用劳生息死时推迁。

旁人听者谓我颠,子不知我安知颠。

安知天地有时尽,安知十有二万年。

安知今日是何日,我且颠颠放倒眠。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