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鸣笳鼓,西风卷旆旌。
熊罴千骑肃,锦绣一川明。
猛士方投石,将军未请缨。
不须誇剑舞,却縠是书生。
落日鸣笳鼓,西风卷旆旌。
熊罴千骑肃,锦绣一川明。
猛士方投石,将军未请缨。
不须誇剑舞,却縠是书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壮观的阅兵仪式,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军容的威严与士兵的英勇。首句“落日鸣笳鼓”,以夕阳西下时分的景象开篇,笳鼓齐鸣,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热烈的氛围。接着,“西风卷旆旌”一句,通过西风的吹拂,展现了旗帜在空中飘扬的动态美,进一步渲染了阅兵的宏大场面。
“熊罴千骑肃”描绘了士兵们整齐划一、威武雄壮的队伍,使用“熊罴”这一形象,增强了军队的气势和力量感。“锦绣一川明”则以“锦绣”比喻广阔的训练场,色彩斑斓,既表现了场地的美丽,也暗示了士兵们的训练成果和精神风貌。
“猛士方投石,将军未请缨”两句,通过具体的军事活动场景,展现了士兵们的勇猛和将军的指挥艺术。投石是古代士兵的一项技能,象征着力量与精准;“未请缨”则可能暗指将军尚未正式出战,但其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已显赫于心。
最后,“不须誇剑舞,却縠是书生”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文官的尊重和对武力之外智慧的肯定。这里“却縠”借用了古代文人读书时的场景,意在强调即使是书生,也有其独特的智慧和价值,不应仅仅将智慧局限在文墨之间,而是可以运用于各种场合,包括军事策略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写,不仅展现了宋代军队的风采,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文武并重、智勇双全的深刻理解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