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村笛》
《村笛》全文
唐 / 韦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箫韶九奏韵凄锵,曲度虽高调不伤。

却见孤村明月夜,一声牛笛断人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ūn
táng / wéizhuāng

xiāosháojiǔzòuyùnqiāngsuīgāotiáoshāng

quèjiàncūnmíngyuèshēngniúduànréncháng

注释
箫韶:古代的一种音乐,常用来形容优美的乐曲。
九奏:指乐曲的多次反复演奏,表示乐曲的丰富和悠长。
凄锵:形容声音凄凉而激昂。
调不伤:指乐曲虽高雅,但并不使人感到悲痛。
孤村:孤独、偏远的村庄。
明月夜:明亮的月光下的夜晚。
牛笛:用牛角制成的笛子,这里代指乡村的音乐。
断人肠:形容情感极为悲伤,触动人心。
翻译
优美的箫韶乐曲连续演奏,音韵凄凉而激昂,虽然曲调高雅,却不让人感到哀伤。
然而在寂静的村庄明月之夜,突然传来的一声牛笛,却让人心碎断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的月夜景象,诗人通过对比鲜明的声音和寂静的环境,表达了独特的情感体验。"箫韶九奏韵凄锵"中,“箫韶”指古代的一种乐器,其声音在这里被描绘为九曲之声,每一曲都带着凄凉的韵味,但即便如此高亢的旋律也没有出现不和谐的地方。这样的比喻强调了音乐的美妙与震撼人心。

"曲度虽高调不伤"则是对上句的进一步阐述,说明尽管乐曲达到很高的音阶,但依然保持着完美的和声,没有丝毫破绽。这里的“曲度”指音乐的旋律,“调不伤”表达了音乐之美。

然而,在这之后,诗人却转向了对月夜景象的描写:"却见孤村明月夜",突出了一个与先前乐器声相对比的宁静场景。这里的“孤村”给人以寂寞和偏远之感,而“明月夜”则是中国古诗中常用来表达清澈、宁静和孤独情怀的一种意象。

最后一句"一声牛笛断人肠",通过一个突兀的牛笛声响彻了这宁静的夜晚。"牛笛"是牧童所吹的乐器,它的声音粗犷而充满乡土气息。而“断人肠”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声音带来的强烈情感冲击,仿佛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现了音乐与自然景物、静谧与突兀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起一个深刻的情感体验。

作者介绍
韦庄

韦庄
朝代:唐   字:端己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生辰:约836年- 约910年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
猜你喜欢

兵要望江南·其四禳厌第二十四

军行日,秋始与秋分。

金气旺时须要顺,先持弓矢向前行,得胜远方闻。

(0)

鸡声闹·其三十二

下营次,鸟众聚营中。

防有外兵来击我,亦虞诸将起奸凶,急去莫从容。

(0)

鸡声闹·其四

城营内,鹜鸟入其城。

定有兵灾并瘴疫,人民饥饿失耕耘,修德免灾成。

(0)

兵要望江南·其二占雷第九

占雷法,大怕出非时。

皆是守官无政法,酷民枉法有天知,天怒震权威。

(0)

兵要望江南·其十七占气第四

兵发日,天气久阴沉。

不雨又无光彩色,奸人谋事恨怀心,仔细速推寻。

(0)

兵要望江南·其二十六占云第三

将军善,识得气妖祥。

风角鸟占能总解,心无机巧计从长,报国效忠良。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