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棹西泠,苍翠四合,中有幽人独语。
怯御道官槐,咽寒高处。日暮秋山驿路。
莫认是、临歧阳关谱。
抱故宫红叶,寻消问息,几经风露。谁诉。甚凄楚。
岂懊恼西风,尽情倾吐。算曾蜕初衣,也緌冠素。
自怨齐宫鬓薄,奈还有、歌声招人妒。
算绝调、弦谱中郎,毕竟知音迟暮。
一棹西泠,苍翠四合,中有幽人独语。
怯御道官槐,咽寒高处。日暮秋山驿路。
莫认是、临歧阳关谱。
抱故宫红叶,寻消问息,几经风露。谁诉。甚凄楚。
岂懊恼西风,尽情倾吐。算曾蜕初衣,也緌冠素。
自怨齐宫鬓薄,奈还有、歌声招人妒。
算绝调、弦谱中郎,毕竟知音迟暮。
这首《无闷·西湖闻蝉》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描绘了西湖边秋日傍晚,蝉鸣声中的独特情感体验。
首先,“一棹西泠”开篇点题,以“一棹”描绘了泛舟西湖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苍翠四合”则描绘了四周环绕的苍翠景色,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中有幽人独语”,诗人巧妙地将自己融入这幅画面中,通过“幽人”的形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深沉。
接下来,“怯御道官槐,咽寒高处”两句,通过描写御道上的官槐在寒风中颤抖,仿佛在低吟哀歌,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而“日暮秋山驿路”则将时间推进至傍晚时分,秋山与驿路的景象更加凸显了季节的更迭和时光的流逝。
“莫认是、临歧阳关谱”一句,借用了古代送别诗中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接着,“抱故宫红叶,寻消问息,几经风露”通过描述红叶在风露中飘零,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谁诉。甚凄楚。”诗人直接抒发了内心的凄楚之情,没有外界的倾听者,只有自然界的蝉鸣声作为共鸣。接下来,“岂懊恼西风,尽情倾吐”则表达了对西风的无奈与感慨,似乎在责怪西风的无情,却也借此释放了自己的情感。
“算曾蜕初衣,也緌冠素”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个人经历比作衣物的更换,暗示了人生的转变与成长。而“自怨齐宫鬓薄,奈还有、歌声招人妒”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或命运的自省与无奈,同时又担心自己的才华或成就会引来他人的嫉妒。
最后,“算绝调、弦谱中郎,毕竟知音迟暮”一句,借用了汉代音乐家蔡邕(字中郎)的故事,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虽有绝世才华,但终归难以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欣赏,只能在岁月的流逝中默默感叹。
整首词通过对西湖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金谷盛繁华,凉台列簪组。
石崇留客醉,绿珠当座舞。
丝泪可销骨,冶容竟何补。
竹林谅贤人,满酌无所苦。
匏居容宴豆,儒室贵环堵。
土鼓与污尊,颐神则为愈。
革道当在早,谦光斯可取。
木雁才不才,吾知养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