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冬深花照灼,比至春初花已落。
乘閒携酒到西园,鸟散蜂归春寂寞。
江南此际春如何,红杏海棠开正多。
归期不及春风日,犹见池塘著绿荷。
岭南冬深花照灼,比至春初花已落。
乘閒携酒到西园,鸟散蜂归春寂寞。
江南此际春如何,红杏海棠开正多。
归期不及春风日,犹见池塘著绿荷。
这首诗描绘了两幅截然不同的春景图,对比鲜明,情感深沉。
前两句“岭南冬深花照灼,比至春初花已落”,诗人以岭南的冬末春初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岭南地区气候温暖,即使在冬季,花朵也能绽放得热烈而鲜艳;然而,当春天真正到来时,这些花朵却已经凋谢。这种时间上的错位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蕴含着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深叹息。
后两句“乘闲携酒到西园,鸟散蜂归春寂寞”,则将视角转向了诗人自己的行动。他趁着闲暇,带着酒来到西园,却发现春天似乎显得有些寂寞。鸟儿四散飞去,蜜蜂也归巢休息,园中一片宁静。这里的“寂寞”不仅指环境的寂静,更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他或许在思考生命的无常,或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接着,“江南此际春如何,红杏海棠开正多”,诗人笔锋一转,将目光投向江南,此时正是繁花似锦的季节。红杏与海棠竞相开放,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与前文岭南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之美的向往与赞美。
最后,“归期不及春风日,犹见池塘著绿荷”,诗人感叹自己未能赶上江南的春风日,只能在归途中见到池塘上还留有绿荷。这一句既是对未能亲历江南美景的遗憾,也是对美好事物稍纵即逝的感慨。绿荷虽美,但春天已过,这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生的缩影,让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时节的春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情感丰富,寓意深刻。
迢递投前店,飕飗守破窗。
一灯明复暗,顾影不成双。
翠屏缺处添奇观,修眉远浮孤碧。
天影微茫,烟痕黯淡,不与千峰同色。凭高望极。
向帘幕中间,冷光流入。
料得吟僧,数株松下坐苍石。泉源犹是故迹。
煮茶曾味古,还记游历。
调水符闲,登山屐在,却倚阑干斜日。轻阴易□。
看飘忽风云,晦明朝夕。为我飞来,傍江横峭壁。
洞天深处赏娇红,轻玉高张云幕。
国艳天香相竞秀,琼苑风光如昨。
露洗妖妍,风传馥郁,云雨巫山约。
春浓如酒,五云台榭楼阁。
圣代道洽功成,一尘不动,四境无鸣柝。
屡有丰年天助顺,基业增隆山岳。
两世明君,千秋万岁,永享升平乐。
东皇呈瑞,更无一片花落。
陈侯气飘飘,谁敢易挹酌。
俊如抟风鹰,清如唳霜鹤。
高怀落俗事,见者初骇愕。
须臾发其有,珠玉随洒落。
浩然谢畦畛,谁不爱而乐。
论交嗟我晚,玉手未暖握。
别来星一周,庭竹再飘箨。
洛阳谁知子,恐未免寂寞。
峥嵘胸中气,谁与发其钥。
知心古所少,献厚报或薄。
兴怀每念此,中夜情抱恶。
虽然千金璧,岂得常在璞。
山城一尊酒,子去谁酬酢。
高歌遣我思,长啸观寥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