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渠兵制了千秋,惘惘难为肉辈谋。
可惜剸蛟双铁臂,只从西市佐屠牛。
河渠兵制了千秋,惘惘难为肉辈谋。
可惜剸蛟双铁臂,只从西市佐屠牛。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舟中怀都门故人诗三十绝句》中的第十五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都门故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
首句“河渠兵制了千秋”,描绘了一幅历史长河中,兵制变革影响千年的宏大场景。这里的“河渠”可以理解为历史的长河,而“兵制”则是指军事制度或策略。这一句通过“千秋”一词,强调了历史的深远和兵制变革对后世的影响之久远。
次句“惘惘难为肉辈谋”,则转而表达出一种无奈和困惑。诗人似乎在思考如何面对当前的局面,或是如何为当下的问题寻找解决之道,但又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找到合适的答案。这里的“肉辈”可能指的是普通人,也可能是诗人自己,暗示了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个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
后两句“可惜剸蛟双铁臂,只从西市佐屠牛”,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奈感。诗人以“剸蛟双铁臂”比喻拥有强大能力或才华的人,但这些人才却只能在“西市”这样的地方帮助屠牛,即只能从事一些低级或不被重视的工作。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有能力却无法施展才华的惋惜,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洞察。
夙昔二三子,慷慨扬奇声。
文章凌先秦,词赋无西京。
零落如流星,各怀饥渴情。
念尔策高足,北海日以清。
顾盻当中原,冠盖徒纵横。
明发咏蓼莪,依依恋所生。
悲风蓟门来,涕泣沾我缨。
解带谢时人,驱车薄姑城。
千里见大河,踯躅浮云征。
罢酒不能别,萧萧驷马鸣。
骨肉非一身,意气乃合并。
景光老自爱,率已识荣名。
浮云何冉冉,亦在南山阿。
千里远徘徊,游子苦无家。
昔我同门友,策马驱高车。
两宫属眄睐,冠带日逶迤。
致身及盛时,结附一何多。
极宴累长夜,重闱发弦歌。
白露忽以零,迫此蕙兰花。
芳草随飙尘,谁能顾女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