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罩俯东竺,乃在万涧底。
东竺仰云罩,遥遥天半矣。
曾无片刻延,盘磴忽至止。
万事在人为,自画无进理。
大士笑破颜,适得一半耳。
云罩俯东竺,乃在万涧底。
东竺仰云罩,遥遥天半矣。
曾无片刻延,盘磴忽至止。
万事在人为,自画无进理。
大士笑破颜,适得一半耳。
这首诗描绘了云雾缭绕的东竺庵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云与山的相互映衬,以及登山过程中的复杂心情。首句“云罩俯东竺,乃在万涧底”描绘了云雾笼罩下的东竺庵,仿佛隐藏于千山万涧之下,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接着,“东竺仰云罩,遥遥天半矣”进一步强调了东竺庵的位置之高,云雾将其与天际相连,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曾无片刻延,盘磴忽至止”则描述了登山的过程,表达了时间的紧迫和旅途的艰辛,但最终到达目的地时的喜悦之情。这种情感的转折,体现了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万事在人为,自画无进理”一句,诗人借登山之事,表达了人生的哲思,认为一切成就都在于个人的努力,而非外界的条件或命运的安排。这不仅是对登山者自身努力的肯定,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最后,“大士笑破颜,适得一半耳”以佛教中的大士形象收尾,既是对登山过程中的轻松幽默的描绘,也暗含了对人生追求的豁达态度。大士的微笑,既是对自己所取得成就的满足,也是对人生旅途上所经历的艰辛与快乐的包容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态度和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