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三月春雨晴,渚田水暖芹芽生。
牧童驱牛出原隰,细草青青牛可食。
夕阳短笛不见人,吹过村南又村北。
二月三月春雨晴,渚田水暖芹芽生。
牧童驱牛出原隰,细草青青牛可食。
夕阳短笛不见人,吹过村南又村北。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二月三月间,春雨初晴后的一幅田园牧歌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首句“二月三月春雨晴”,开篇即点明时节与天气,春雨过后,万物复苏,为整幅画面铺垫了生机勃勃的背景。接着,“渚田水暖芹芽生”一句,通过“水暖”和“芹芽生”两个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仿佛能听到嫩芽破土而出的声音,感受到春水的温润。
“牧童驱牛出原隰”,描绘了一群牧童引领着牛群从低洼地带走出来的情景。这里的“原隰”指的是平原与低洼地带,形象地展示了牛群活动的广阔空间。而“细草青青牛可食”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丰饶,以及大自然对生命的慷慨馈赠。
“夕阳短笛不见人,吹过村南又村北。”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变化(夕阳西下)和空间的转换(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通过牧童的笛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也营造了一种悠远、宁静的氛围。笛声飘荡在乡村之间,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传递着生活的喜悦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牧牛词》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田园画卷。
风定波纹细。
夜无尘、云迷地轴,月流天位。
摇裔飞来江山鹤,犹作故乡嘹唳。
清境里、伴人无睡。
应叹余生舟似泛,浪涛中、几度身尝试。
书有恨,剑无气。
从渠俗耳追繁吹。
抚空明、一窗寒簟,对人如砥。
梦倚银河天外立,云露惺惺满袂。
看多少、人间嬉戏。
要话斯心无分付,路茫茫、还有亲朋至。
应为我,倒罍洗。
幸有天遮蔽。
为西南、空虚一面,挺生男子。
塞下将军支颐卧,夜半揽衣推起。
扫十万、胡人如洗。
见说巴山矟马退,也都因、粮运如流水。
剑以北,一人耳。
十年梦断斜阳外。
恰归来、昌蒲蘸酒,祝兄千岁。
入从出藩谁不是。
谁是难兄难弟。
正乐意、融融未已。
莫趣东方千骑去,愿时平、华皓长相对。
闲富贵,只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