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
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
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
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夏日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开篇“达即匡邦退即耕”表明诗人在仕途上得志则奋不顾身,失意则回归田园的哲学态度。这两句反映了古代士大夫既有投身国家事务的理想,又有归隐田园的现实选择。"是非何足挠平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和是非之声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认为这些都不值得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复杂。
接着,“终期道向希夷得”暗示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希望能够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而“未省心因宠辱惊”则表明尽管如此,但内心深处对于过去仕途中的荣辱变迁仍然有所触动。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景象。山峰在阳光的照射下投影变化,而偶尔传来鸟鸣之声,这一切都构成了诗人现实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十年的思考,只有通过吟咏诗词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同时,这也预示着诗人内心深处仍然怀抱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宏伟志向。
整首诗流露出一位士人的多重情感和复杂的心路,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满足,也有对于更高追求的不懈努力。通过这短短的几句话,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想庵住世大玲珑,脱壳谁知脱屣同。
现相维尘非是病,到头法喜本真空。
一尘顿灭灵台上,万劫都销烈焰中。
从此尺丘藏卵塔,白云流水任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