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想庵和尚》
《挽想庵和尚》全文
宋 / 常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想庵住世大玲珑,脱壳谁知脱屣同。

现相维尘非是病,到头法喜本真空。

一尘顿灭灵台上,万劫都销烈焰中。

从此尺丘藏卵塔,白云流水任西东。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ǎnxiǎngānshàng
sòng / chángtǐng

xiǎngānzhùshìlínglóngtuōshuízhītuōtóng

xiànxiāngwéichénfēishìbìngdàotóuběnshìkōng

chéndùnmièlíngtáishàngwàndòngdōuxiāolièyànzhōng

cóngchǐqiūcángluǎnbáiyúnliúshuǐrèn西dōng

注释
想庵:指修行者的居所或禅修之地。
脱屣:比喻超脱世俗,像脱下鞋子一样轻松。
现相维尘:显现的外在形象如同尘土。
法喜:佛法带来的喜悦。
灵台:比喻内心清净之地。
万劫:佛教中指无数的灾难和轮回。
卵塔:象征性的塔,可能指存放佛像或圣物的小塔。
白云流水:自然景象,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翻译
想庵主人世间生活如大宝石般精巧,谁又能想到他的出世与世俗离别相似。
显现的外在并非疾病,真正的佛法喜悦源自于内心的空明。
一粒尘埃消失在心灵的净土上,无尽的劫难也在烈火中消解。
从此,小小的庵舍如同藏卵的塔,主人随白云流水任意东西漂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常挺悼念想庵和尚的作品,通过对想庵和尚形象和佛法境界的描绘,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以及对生死与佛法理解的深刻见解。

首句“想庵住世大玲珑”,以“大玲珑”形容想庵和尚的智慧和超脱,暗示其内心世界深邃而通透。第二句“脱壳谁知脱屣同”,通过比喻,表达想庵和尚看破红尘,如同脱下鞋子般轻松地舍弃世俗生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第三句“现相维尘非是病”,强调和尚虽然生活在尘世,但他的存在并非世俗的疾病,而是修行的一种方式。第四句“到头法喜本真空”,进一步揭示佛法的本质,即一切法喜源于内心的空明和真实。

第五、六句“一尘顿灭灵台上,万劫都销烈焰中”,运用生动的意象,描述了想庵和尚在修行中达到的境界,心灵上的尘埃瞬间消散,面对任何困境都能如烈焰般化解。

最后一句“从此尺丘藏卵塔,白云流水任西东”,以“尺丘藏卵塔”象征佛法的深远和包容,表达出想庵和尚的修行成果已经超越了物质的束缚,白云流水般的自由自在,任由世间万物变化。

整首诗通过赞美想庵和尚的禅定和智慧,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禅宗的理解和对生死无常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常挺
朝代:宋

常挺,字方淑,号东轩,连江县东岳铺(今凤城镇)人。生于宋开禧元年(1205年)。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进士,任正奏,历官右垣,转给事中。淳祐中(1241~1252年)官校书郎,改秘书郎。宁宗宝祐二年(1254年),迁著作郎,出知衢州。咸淳元年(1265年),召为权礼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进献《帝学发题》,擢吏部尚书。咸淳三年(1267年),任端明殿学士;不久,任通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升任同知枢密事兼代参知政事,封合沙郡公。咸淳四年(1268年)乞归,拜资政殿学士,致仕。著有《诸儒性理文
猜你喜欢

过临平

儿时曾忆此登临,细说穷途有述征。

四十九年蘧伯玉,月明人静过临平。

(0)

题富览亭

碧瓦朱甍接翠崖,周回无地着纤埃。

山从云脚断边出,水向天根尽处来。

去蜀征帆轻渺渺,隔淮春树绿洄洄。

偷閒一到尘襟涤,坐见星河落酒杯。

(0)

晚归寄无咎二首·其二

屋东云移山,屋西日半壁。

馀天一剑清,远雨万丝白。

官事痴可了,未遭官长责。

惟应晁夫子,不可别顷刻。

(0)

离楚夜泊高丽馆寄杨克一甥四首·其四

士师我自出,爽迈凌清秋。

年少不饮酒,昏灯夜问囚。

尔家外大父,听狱代其忧。

备饥朝煮饭,驱蚊夜张帱。

狱成上府时,稽颡呼张侯。

恕心临缧绁,相盗以戈矛。

无令市死厉,请帝号重幽。

(0)

秋兴三首·其二

秋日照荆榛,空山莽萧索。

人稀鸡犬闲,古道转城脚。

旗亭数家市,炊烟起篱落。

牛羊暮求群,归乌纷落泊。

菅麻已在沤,黍稷行可获。

岁丰农工勤,膏火通夜作。

嗟余何为者,愧与众同乐。

南亩亦易谋,咄嗟我力薄。

(0)

次韵题李援舫子

紫髯不复见,故宫无入门。

元子亦寂寞,一丘吊遗魂。

兴亡两梦幻,今古一朝昏。

念当置是事,尽此舟中樽。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