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泊三江口》
《泊三江口》全文
宋 / 黎廷瑞   形式: 古风

潮寒闻雁声,野霁见虎迹。

眼中无故人,莽莽欲谁适。

当年此防秋,筑垒如铁壁。

哀哉不崇朝,遽此陵谷易。

土道蚀残砖,沙草埋折戟。

林墟稍亦集,农亩犹未辟。

人心嗜新乐,畴复念曩昔。

亭亭千尺塔,独立苍烟碧。

稽首塔中仙,此心如铁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泊舟三江口时所见的景象和感慨。首句“潮寒闻雁声”以秋日寒潮与雁鸣相映,渲染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接着,“野霁见虎迹”暗示了野外荒凉,曾经的军事防御设施如今只剩下遗迹。“眼中无故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对于过去的战友或朋友已无处寻觅。

诗人回忆起往昔防秋的岁月,感叹“当年此防秋,筑垒如铁壁”,然而好景不长,“哀哉不崇朝,遽此陵谷易”,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哀叹,昔日的坚固壁垒已被时间和自然侵蚀得面目全非。“土道蚀残砖,沙草埋折戟”进一步描绘了遗迹的荒凉,战争的痕迹被时间淹没。

接下来,诗人观察到虽然战乱后的废墟上有些许聚集,农田仍未恢复生机,“人心嗜新乐,畴复念曩昔”,人们似乎更沉迷于新的享乐,而忘记了过去的历史。“亭亭千尺塔,独立苍烟碧”以高塔的形象象征历史的见证者,尽管孤独,却依然屹立。

最后,诗人向塔中的仙人致敬,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心志:“稽首塔中仙,此心如铁石。”这表明他对过往的忠诚和对未来的坚守,即使在变迁中,也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寓言深刻,展现了历史沧桑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作者介绍
黎廷瑞

黎廷瑞
朝代:宋   字:祥仲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生辰:1250年~1308年

黎廷瑞(1250年~1308年),字祥仲,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猜你喜欢

还过白水河

君不见匡庐瀑布天下奇,银河倒泻长虹垂。

又不见广陵曲江涛八月,横卷冰山海门决。

朅来九十九陇间,高峡飞流坐飘忽。

轰雷击电众壑鸣,噫气怒号长林惊。

忽如神鬼叫啸杂沓凌云行,又如蹴踏空谷万马合一声。

即视长空曳素练,百幅千幅鹅溪绢。

天矢雨集下玉箭,五月晴霄忽飞霰。

喷沫跳珠湿两岸,白雾迷漫风不散。

此间傥可便乘槎,拟晤张骞话星汉。

(0)

于忠肃公墓

北狩仓皇日,孙申为郑谋。

变疑鸲鹆谶,冤起鹭鸶讴。

社稷功千载,湖山土一抔。

嗟哉徐石辈,青史只遗羞。

(0)

将赴江左早发长清行二百里宿宁阳简同行阿广庭农部·其二

霜月云收影,寒镫旅况幽。

终朝三过郡,小别五经秋。

身世云何住,驰驱任所投。

恩深各努力,且喜暂同舟。

(0)

静者

斗室虚明户不扃,时人错比子云亭。

窗衔秋水一痕白,帘捲西山数点青。

酒后每偿书画债,梦馀閒课茗泉经。

白头岁月浑忘却,任取寒梅浸胆瓶。

(0)

过燕子矶游永济寺偶用壁间韵留赠默默上人

每过云蓝便系船,非关前路受风偏。

秋残野岸丹枫冷,水落空江翠壁悬。

月色微茫僧入定,钟声断续客初眠。

回思十七年来事,似与名山有宿缘。

(0)

泛湖

西郊风物说方湖,一叶扁舟寄兴殊。

夹岸山高残日小,隔林野阔暮云孤。

香闻篱落花重叠,影入烟霄雁有无。

黛色波光看不尽,浑疑身在《辋川图》。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