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嗟者岁月晚,容华渐落毛发短。
布褐在身不觉煖,欲往驰驱行步缓。
始怜青阳不再返,白日森森空悲惋。
莫言少壮常似今,来日大难胜黄金。
我所嗟者岁月晚,容华渐落毛发短。
布褐在身不觉煖,欲往驰驱行步缓。
始怜青阳不再返,白日森森空悲惋。
莫言少壮常似今,来日大难胜黄金。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的《四嗟诗别弟也邃夫如南雍其兄送之江上不能独归而作》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兄弟离别的不舍与无奈。
首句“我所嗟者岁月晚”,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岁月已晚,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不可逆转。接着,“容华渐落毛发短”描绘了容颜逐渐衰老、头发变白的自然规律,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
“布褐在身不觉暖,欲往驰驱行步缓”两句,通过对比穿着简朴的布衣与行动的迟缓,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力感。他虽然身处简陋,但内心却感到寒冷,因为时间的流逝无法阻挡,行动变得缓慢而无力。
“始怜青阳不再返,白日森森空悲惋”表达了对春天(青阳)逝去的惋惜,以及对时间飞逝的无奈。白日象征着生命的光辉,如今只能徒留悲伤。
最后,“莫言少壮常似今,来日大难胜黄金”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因为未来的困难可能比现在的任何挑战都要艰难。这句话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告诫人们要把握现在,面对未来时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勇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