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书当对客,庶以惩我短。
焚香当灌菜,庶以止我懒。
溪光发幽独,柴扉凉气满。
微雨过竹色,笋箨于兹浣。
亭阴树影攒,阶暝鸟声缓。
心静有馀閒,起候茶烟煖。
披书当对客,庶以惩我短。
焚香当灌菜,庶以止我懒。
溪光发幽独,柴扉凉气满。
微雨过竹色,笋箨于兹浣。
亭阴树影攒,阶暝鸟声缓。
心静有馀閒,起候茶烟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斋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省。首句“披书当对客,庶以惩我短”表达出诗人通过阅读书籍来自我反省,希望以此改正自身的不足。接着“焚香当灌菜,庶以止我懒”则表明诗人通过日常的仪式感来克服懒惰,增加生活规律性。
“溪光发幽独,柴扉凉气满”描绘了斋中环境的清幽与凉爽,溪水的光芒映照着诗人的内心世界,柴门紧闭,空气中弥漫着凉意,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微雨过竹色,笋箨于兹浣”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清新与生机,细雨过后,竹叶更加翠绿,仿佛被雨水洗涤了一般,充满了生命力。
“亭阴树影攒,阶暝鸟声缓”则展现了斋中庭院的静谧与和谐,亭子下树影交错,夜幕降临,鸟儿的叫声显得格外悠长而缓慢,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心静有馀閒,起候茶烟煖”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即使在忙碌之余,也能享受泡茶的闲适时光,茶香四溢,温暖人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斋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省,以及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精神世界的独特风貌。
酥嫩云饶,兰香粉著,罗裙半露还藏。
乍领巾微褪,一缕幽香。
依约玉山高并,皑皑雪、宛在中央。
难消遣,填膺别恨,积臆春伤。闺房。
别饶光霁,只风月叨陪,侥倖檀郎。
更三生慧业,锦绣罗将。
云是扫眉才子,浑不让、列宿文章。
论丘壑,遥山澹浓,占断眉场。
鼕鼕声响报花知,上苑春和次第吹。
第一承恩随鼓转,沉香亭北海棠枝。
鼕鼕声鼓六宫知,绿瘦红肥尽弄姿。
独有江梅催不理,楼东更鼓一灯支。
羯鼓声中芳信驰,春风先上海棠枝。
红尘一骑飞丹荔,又是君王鼓掌时。
唐宫花信日嫌迟,击鼓恩同雨露施。
转笑海棠开到未,沉香春梦正迷离。
烈山焚长茅,漫天焚老木。
老木中焚空,葺茅以为屋。茅根可伐,树根难斸。
轮囷离奇不受犁,枉用驱来茧栗犊。
春初种烟,夏初种谷。五月绿云收,八月黄云熟。
深冬百昌尽,犹见蔓菁绿。山肥稍缩,树根稍秃。
水工开浚,上引飞瀑。
高高下下成良田,尽种黍稷与穜稑。
山高水深,水不上陆。蔗园茶陇,足供饘粥。
君不见塞翁之马有得失,耀德之陂旋反覆。
耕山成败人岂知,知者天边两黄鹄。
吁嗟乎,老农耕田不果腹,不耕村田耕山谷。
山中豺虎食人肉,今日吞声向山哭。
罗汉何年化古松,西来佛祖剩遗踪。
散花天女梅为友,玉版禅师竹正宗。
竺国原留尊者号,秦官曾赐大夫封。
却因华盖留缨络,惯向寒山听鼓钟。
霜雪不移真色相,烟云长护怪形容。
三千世界同瞻象,十八名中此伏龙。
顶上圆光明月照,半空梵语好风从。
和南礼拜无量寿,乞与人间作颂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