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畿车马如游龙,华裾绮服生春风。
叔也闭户南山下,弃置荐达轻王公。
鹖冠累月不覆首,睡起北窗日在柳。
养志常谈尹彦明,直躬耻学微生亩。
尔来结庐归白云,鸟语猿啼识故群。
九江秋月襟期动,千里寒流枕席闻。
忆昔执别长安道,十五年来何草草。
共嗟白日不复回,遥指青松誓相保。
坐对鸿沙忆旧游,行临流水话离愁。
男儿洁身如止酒,顾余已在馀酲后。
从此开荒待耦耕,莫疑避地还近名。
帝畿车马如游龙,华裾绮服生春风。
叔也闭户南山下,弃置荐达轻王公。
鹖冠累月不覆首,睡起北窗日在柳。
养志常谈尹彦明,直躬耻学微生亩。
尔来结庐归白云,鸟语猿啼识故群。
九江秋月襟期动,千里寒流枕席闻。
忆昔执别长安道,十五年来何草草。
共嗟白日不复回,遥指青松誓相保。
坐对鸿沙忆旧游,行临流水话离愁。
男儿洁身如止酒,顾余已在馀酲后。
从此开荒待耦耕,莫疑避地还近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石塘叔的人物,他远离帝都的繁华与权贵,选择隐居于南山,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人通过对比帝都的车水马龙与石塘叔的宁静生活,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利的批判。
首句“帝畿车马如游龙,华裾绮服生春风”描绘了帝都的繁华景象,车马如龙,服饰华丽,春风吹拂,生机勃勃。接着,“叔也闭户南山下,弃置荐达轻王公”则转向石塘叔的生活,他选择在南山深处闭门独居,远离官场的推荐与权贵的追逐,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
“鹖冠累月不覆首,睡起北窗日在柳”描述了石塘叔的日常,鹖冠象征隐士的身份,长时间不戴帽子,自在悠闲。睡醒后,北窗的日光洒在柳树上,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接下来,“养志常谈尹彦明,直躬耻学微生亩”进一步揭示了石塘叔的价值观,他崇尚尹彦明的道德修养,鄙视微生亩的投机取巧,强调了内心的修养和正直的品格。
“尔来结庐归白云,鸟语猿啼识故群”表现了石塘叔回归自然,与山林中的鸟兽为伴,享受着与世无争的自由生活。接下来,“九江秋月襟期动,千里寒流枕席闻”则是对石塘叔内心情感的描绘,秋月下的九江,千里之外的寒流声声入耳,触动了他的心弦,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忆昔执别长安道,十五年来何草草。共嗟白日不复回,遥指青松誓相保”回忆了石塘叔与长安的过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坚定承诺,他将与青松为伴,守护这份宁静与自由。
“坐对鸿沙忆旧游,行临流水话离愁。男儿洁身如止酒,顾余已在馀酲后”通过坐对鸿沙、行临流水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友情的怀念和对离愁的感慨。同时,以“男儿洁身如止酒”比喻自己坚守清白,不被世俗所染,即使经历了过去的沉醉(余酲),现在已清醒自持。
最后,“从此开荒待耦耕,莫疑避地还近名”表明了石塘叔未来的打算,他将开始新的生活,与土地为伴,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避免追求虚名,体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真实自我的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塘叔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蕴含了对个人品格修养的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渺渺春江,迷望眼、蒲萄涨绿。
春过也、萧疏庭户,寂寥心目。
念远不禁啼鴂闹,愁多易遣修蛾蹙。
向小窗、时把彩笺看,翻新曲。晴昼永,便新浴。
相思泪,不成哭。空无言憔悴,暗销肌玉。
目断碧云无信息,试凭青翼飞南北。
听掀帘、疑是故人来,风敲竹。
金垂烟重,雪扬风轻,东风惯得多娇。
秀色依依,偏应绿水朱楼。
腰肢先来太瘦,更眉尖、惹得闲愁。
牵情处,是张郎年少,一种风流。
别后长堤目断,空记得当时,马上墙头。
细雨轻烟,何处夕系扁舟。
叮咛再须折赠,劝狂风、休挽长条。
春未老,到成阴、终待共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