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文治初,观风有常公。
维时得欧阳,名籍上国通。
当年主宾美,至今蔼馀风。
新祠荐泉菊,还宜列同宫。
忆昔文治初,观风有常公。
维时得欧阳,名籍上国通。
当年主宾美,至今蔼馀风。
新祠荐泉菊,还宜列同宫。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至元初诗人熊鉌所作的《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中的第六首。诗中回忆了文治初年,一位名叫"常公"的人物,他引荐了欧阳氏,使得欧阳之名在当时显赫通达。诗人赞美了他们当年主宾之间的美好关系,以及欧阳氏留下的良好风尚。新建的祠堂以泉水和菊花供奉,显示出对这位先贤的尊崇,认为他应与祠堂中的其他重要人物并列。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妾年八九龄,始知男女别。
十三学女工,穿针向秋月。
十五绣得双鸳鸯,自小不离慈母傍。
有髻不簪金雀钗,有耳不悬明月珰。
朝朝画眉临古井,爱渠百尺波澜静。
水底桃花不见春,愁心乱若青丝绠。
东家女儿花满头,问妾不嫁心焉求。
鹦鹉愿依丹桂老,蟪蛄安识青松秋。
乾坤无情白日短,寂寞空闺绿苔满。
何当约取许飞琼,月明夜夜吹琼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