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年八九龄,始知男女别。
十三学女工,穿针向秋月。
十五绣得双鸳鸯,自小不离慈母傍。
有髻不簪金雀钗,有耳不悬明月珰。
朝朝画眉临古井,爱渠百尺波澜静。
水底桃花不见春,愁心乱若青丝绠。
东家女儿花满头,问妾不嫁心焉求。
鹦鹉愿依丹桂老,蟪蛄安识青松秋。
乾坤无情白日短,寂寞空闺绿苔满。
何当约取许飞琼,月明夜夜吹琼琯。
妾年八九龄,始知男女别。
十三学女工,穿针向秋月。
十五绣得双鸳鸯,自小不离慈母傍。
有髻不簪金雀钗,有耳不悬明月珰。
朝朝画眉临古井,爱渠百尺波澜静。
水底桃花不见春,愁心乱若青丝绠。
东家女儿花满头,问妾不嫁心焉求。
鹦鹉愿依丹桂老,蟪蛄安识青松秋。
乾坤无情白日短,寂寞空闺绿苔满。
何当约取许飞琼,月明夜夜吹琼琯。
这首《贫女叹》描绘了一位贫苦女子的内心世界与生活境遇,情感细腻,富有画面感。
开篇以“妾年八九龄”引入,点明女子的年龄,暗示其生活的艰难从幼时便已开始。接着,“始知男女别”一句,既是对社会性别角色认知的初步理解,也暗含着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接受。十三岁开始学习女红,穿针引线,面对秋月,这一场景既展现了女子的勤劳,也透露出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五绣得双鸳鸯,自小不离慈母傍”,十五岁时已能绣出精美的鸳鸯图案,但始终在母亲身边,这不仅体现了女子的孝顺,也暗示了家庭条件的拮据,无法让她独立外出。
“有髻不簪金雀钗,有耳不悬明月珰”,通过对比首饰的缺失,进一步强调了女子生活的贫困。即使有发髻,却无华贵的金雀钗装饰;即使有耳垂,也未挂上明月珰这样的饰品,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的朴素与节俭。
“朝朝画眉临古井,爱渠百尺波澜静”,每日对着古井画眉,古井的水面平静如镜,或许象征着女子内心的渴望与平静。然而,水底的桃花不见春色,暗示了女子生活的单调与缺乏生机。
“愁心乱若青丝绠”,愁绪如同缠绕的青丝绳索,纷乱而难以解开,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复杂情绪和生活的沉重压力。
“东家女儿花满头,问妾不嫁心焉求”,与邻家女儿的对比,突出了女子的孤独与渴望,她羡慕他人,同时也渴望得到幸福。
“鹦鹉愿依丹桂老,蟪蛄安识青松秋”,鹦鹉愿意陪伴老树直至终老,蟪蛄却不知青松的长久,这两句通过动物的比喻,表达了女子对稳定、长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不满。
“乾坤无情白日短,寂寞空闺绿苔满”,天地间似乎对人情世故漠不关心,白日短暂,女子独守空闺,四周长满了绿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荒凉。
最后,“何当约取许飞琼,月明夜夜吹琼琯”,表达了女子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希望能在月明之夜,与仙子许飞琼相约,吹响琼琯,寄托了她对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贫苦女子的生活现状和内心世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吾友巢南子。谨题笺、陈辞足下,务祈鉴此。
卧病春江犹未起,憔悴故人奚似。
奈两地、月明如水。
我欲奋飞来问讯,恨顽躯、难展临风翅。
孤负杀,平生意。青灯空洒相思泪。
念终朝、呻吟床褥,情何能已。
忏慧词人偏解事,真个凌云高谊。
看患难、订交有几。
侬实丧心休更说,惟望君、努力加餐耳。
天顿首,匆匆启。
肯傍人篱下。恐怕这、双双飞燕,情怀难写。
海上浮萍原有聚,一片苍凉原野。
诉万种、牢愁灯灺。
正喜逢君今又别,只暂时、把臂何为也。
骊歌唱,泪如泻。几回遭此消魂者。
最恨是、碧云红树,梦魂萦惹。
分手征程千里外,去后谁谭风雅。
伤眼底、交情都假。
滚滚胡尘天醉死,抱一腔、热血从何洒。
聊复尔,装聋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