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莲华幕,何曾仕者同。
开墙通野客,分树借江鸿。
与世如无味,于民自有功。
神仙今已近,不畏引帆风。
三岁莲华幕,何曾仕者同。
开墙通野客,分树借江鸿。
与世如无味,于民自有功。
神仙今已近,不畏引帆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送赵判官》,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和对赵判官的寄寓,展现出一种超然世俗的品格和对民生的贡献。首句“三岁莲华幕”以莲花比喻赵判官的纯洁和高尚,暗示其品性如同莲花般在岁月中历练而洁净。次句“何曾仕者同”进一步强调赵判官与众不同的清廉和淡泊名利。
“开墙通野客,分树借江鸿”两句描绘了赵判官的开放和慷慨,他不仅接纳平民百姓,还如同江鸿一般分享自己的资源,体现了他的亲民和无私。接着,“与世如无味,于民自有功”高度赞扬赵判官的处世态度,虽然看似平淡无奇,但对百姓却有着实实在在的贡献。
最后两句“神仙今已近,不畏引帆风”表达了诗人对赵判官的敬仰,认为他已经接近神仙般的境界,面对人生的风浪也能泰然自若。整首诗赞美了赵判官的高洁品质和实际贡献,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敬佩之情。
乱去交亲少昔欢,天涯羁旅足盘桓。
故乡竹马存三子,海内求羊有二难。
绝岭驾风秋雁远,空山叫月夜猿单。
南雄路断音书隔,惆怅梅花不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