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湖海竟何依,选得佳山赋式微。
茗碗炉熏同宿学,蒲团禅板接初机。
陂城水满芹尤滑,瓦钵肩挨粥未稀。
睡起乌藤清兴在,不知老木挂残晖。
平生湖海竟何依,选得佳山赋式微。
茗碗炉熏同宿学,蒲团禅板接初机。
陂城水满芹尤滑,瓦钵肩挨粥未稀。
睡起乌藤清兴在,不知老木挂残晖。
这首宋朝诗作《山居二首(其二)》是宋代僧人释坚璧的作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山居生活中的日常情景。首句“平生湖海竟何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漂泊生活的回顾,以及对如今山居生活的选择和依赖。接着,“选得佳山赋式微”暗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将自己比作古代贤者般淡泊。
“茗碗炉熏同宿学,蒲团禅板接初机”描绘了诗人与志同道合的学友一同品茗、熏香,修行禅定的生活,体现了僧侣间的和谐与宁静。后两句“陂城水满芹尤滑,瓦钵肩挨粥未稀”则通过描绘山间溪流满溢、芹菜鲜美、粥食简朴的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睡起乌藤清兴在,不知老木挂残晖”以悠闲的睡醒时光和老木挂残阳的景象收尾,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淡然态度。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居生活的素净画卷,体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深深热爱和追求。
青磷似雨,白骨连沙,吹魂最苦悲风。
怨杀将军城坚,只要相攻。
分兵乳源无计,令胡笳横截泷东。
抽营遁,委金吾花甲,堆遍芙蓉。
肝脑空膏绿草,恨野田狐兔,曾饫元戎。
几度秋肥,爰爰得脱雕弓。
呜呜向人悲啸,言迷离,谁辨雌雄。
终射汝,及豪豨、持荐鬼雄。
榆溪弥弥。榆台下、潜流塞外千里。
风沙乱搅,浑河同浊,剑花难洗。
牛羊饮水,带人血,胭脂淡紫。
念当年、延绥将士,三万委泥滓。
凭吊驼山下,酹酒黄狐,莫穿蒿里。
泪痕湿处,教无穷、白杨花死。
更恨丛祠,与飞将、而今未祀。
问秦弓、可尚在否,在媚子。
内三关,胡门偏险,尚馀赵氏长城。
爱云中秋色,欲移帐,出龙庭。
正值重阳佳节,有楼烦山戌,画鼓争迎。
听扶南小曲、口外两筝人,教莫忆、故园乱莺。边声。
万里相惊。谁听尔、不伤情。
恨横磨大剑,长驱突骑,雄志无成。
一天羽毛飞洒,却空羡、郅都鹰。
尽驼酥、更倾千盏,一秋沉醉,忘却欲射妖星。
弓矢散零。
怪连宵、暗风吹雨,伤心事竟如许。
啼衫不恨分飞早,只恨论心何暮。溪畔路。
昨岁里、善权艇繫垂杨树。洞门把炬。
正古寺苍凉,乱山葱翠,长啸落松鼠。
沈思极,不是薤歌声误。从来易散难聚。
衰年故国逢知己,天也把人轻妒。情最苦。
记前日、文园一卷多情句。病中亲付。
怕碎墨零纨,尘昏蠹损,和泪夜深抚。
寒食江村约。正水上、纷纷士女,采兰调谑。
中有一人曾相识,记在那家帘阁。
惊会面、愁他非确。
细取玉容花下认,果天涯、断雨翻重握。
花欲谢,人犹昨。风前小进休仍却。
从古是、蛾眉燕颔,此身奚托。
我有红绡无穷泪,弹与多情灼灼。
悔则悔、当初轻诺。
十载云英还未嫁,诉伤心、拨尽琵琶索。
且少驻,对春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