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三关,胡门偏险,尚馀赵氏长城。
爱云中秋色,欲移帐,出龙庭。
正值重阳佳节,有楼烦山戌,画鼓争迎。
听扶南小曲、口外两筝人,教莫忆、故园乱莺。边声。
万里相惊。谁听尔、不伤情。
恨横磨大剑,长驱突骑,雄志无成。
一天羽毛飞洒,却空羡、郅都鹰。
尽驼酥、更倾千盏,一秋沉醉,忘却欲射妖星。
弓矢散零。
内三关,胡门偏险,尚馀赵氏长城。
爱云中秋色,欲移帐,出龙庭。
正值重阳佳节,有楼烦山戌,画鼓争迎。
听扶南小曲、口外两筝人,教莫忆、故园乱莺。边声。
万里相惊。谁听尔、不伤情。
恨横磨大剑,长驱突骑,雄志无成。
一天羽毛飞洒,却空羡、郅都鹰。
尽驼酥、更倾千盏,一秋沉醉,忘却欲射妖星。
弓矢散零。
这首《紫萸香慢》是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所作,描绘了代州九日(重阳节)的场景,充满了浓郁的边塞风情和深沉的情感。
开篇“内三关,胡门偏险,尚馀赵氏长城”,以“三关”、“胡门”、“赵氏长城”等意象,勾勒出边塞的险峻与历史的厚重,暗含对边防的重视与怀念。接着“爱云中秋色,欲移帐,出龙庭”,通过想象中秋月色下的帐篷移动至龙庭,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向往与对远方的思念。
“正值重阳佳节,有楼烦山戌,画鼓争迎”,点明节日氛围,重阳佳节与边塞戍卒的欢庆形成对比,凸显了边关将士的孤独与坚韧。接下来“听扶南小曲、口外两筝人,教莫忆、故园乱莺”,通过音乐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战乱中家园破碎的哀叹。
“边声。万里相惊。谁听尔、不伤情”,边塞特有的声音,跨越万里的距离,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弦,无论是战士还是诗人,都无法避免内心的伤感。随后“恨横磨大剑,长驱突骑,雄志无成”,表达了对未能实现宏图大业的遗憾与不甘,剑与马的意象,象征着英雄的豪情与无奈。
“一天羽毛飞洒,却空羡、郅都鹰”,以“郅都鹰”的典故,表达了对英勇善战将领的仰慕与渴望,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无力与失落。最后“尽驼酥、更倾千盏,一秋沉醉,忘却欲射妖星。弓矢散零”,通过饮酒与遗忘,暂时摆脱忧愁,但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渴望并未消散,最终只能以“弓矢散零”收尾,寓意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与无奈。
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壮美,也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燕云郁嵯峨,形势拱北京。
土厚人劲毅,慷慨意气倾。
一有温恭儒,翘然擢奇英。
夙秉济物志,而无阿世情。
西江赞风纪,顷步怀廉平。
岭海涤氛翳,湖湘亦澄清。
寻登南廌院,爱此霜月明。
中台有徵书,共说选择精。
春残柳飞絮,送别金陵城。
子行勿迟迟,时事方营营。
平生报主心,不为利禄婴。
致远自今始,侧耳闻佳声。
瑞香花,叶如织。其叶非一状,花开亦殊色。
或如玛瑙之殷红,或如玉雪之姿容。
或含浅绛或深紫,细蕤叠萼芬玲珑。
腊后春前花未放,先春独占梅花上。
绕枝芳意露毰毸,万卉千葩总相护。
曈昽旭日照阶墀,淡荡香风拂面时。
初疑沉檀爇宝鼎,亦似兰麝熏人衣。
瑞香花,树高三尺强。
山杏野杏动逾丈,得以幽丛约馥香。
宝塔摩青苍,招提岁久荒。
秋高栖俊隼,夜深月影长。
寂寂星摇荡,飞霞入栋梁。
守僧都去尽,萤火作灯光。
鬼哭思禅度,遗经风日张。
独有来巢燕,呢喃似宣扬。
停骖伤古意,云合草头黄。
闻说当年盛,钟鱼彻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