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安提举二首·其一》
《子安提举二首·其一》全文
宋 / 邓肃   形式: 古风

南奔千里已途穷,更向长江避贼锋。

十口未容谋去住,片帆那暇择西东。

乞钱不忍从司业,食粥新来似鲁公。

赖有诗情摧不老,时将新句吐长虹。

(0)
翻译
已经长途跋涉无路可走,还要逃往长江躲避敌兵锋芒。
一家十口尚无法决定去留,连选择航向都无暇顾及。
不肯向掌管财务的司业乞求钱财,如今连粥都像鲁公一样简单度日。
幸好还有诗歌激发我永不衰老,时常吟出新的诗句如长虹破晓。
注释
千里:形容路程遥远。
途穷:无路可走。
长江:中国的江河之一,这里指逃避的方向。
贼锋:敌人的锋芒。
十口:家庭成员众多。
谋去住:商量去留。
片帆:小船。
暇:空闲。
司业:古代学官,负责财务。
食粥:吃粥。
鲁公:指孔子的弟子颜回,以生活简朴著称。
诗情:诗歌的情感和创作灵感。
摧不老:激发不老的热情。
新句:新的诗句。
吐长虹:比喻吟出的诗句富有力量,如同长虹破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外漂泊、避难的艰辛生活和内心的情感世界。首句“南奔千里已途穷”,表达了诗人南逃的道路已经走到尽头,处境困顿。紧接着“更向长江避贼锋”则是说为了躲避战乱,只得继续沿着长江而下寻求安身之地。

第三句“十口未容谋去住”,说明诗人连带家眷想要找到一块可以定居的地方,但却难以实现。随后的“片帆那暇择西东”则表现了诗人在选择方向时的犹豫不决和无奈。

第四句“乞钱不忍从司业”,透露出诗人的自尊心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虽然困难,但也不愿意低声下气地向别人求助。接着的“食粥新来似鲁公”则是将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比喻为历史上贫寒但坚守节操的儒家学者孔子(即鲁公),表明诗人虽然物质生活匮乏,但精神世界依然独立不屈。

最后两句“赖有诗情摧不老,时将新句吐长虹”,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和对文学创作的坚守。尽管身处逆境,但诗人仍然依靠自己的诗意来维持精神上的活力,不断地在困顿中寻找灵感,创作出新的诗篇,就像吐露彩虹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艰难求生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作者介绍
邓肃

邓肃
朝代:宋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干执政怒,罢归居家,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携母避寇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1岁,归葬于邓墩。肃著有《栟榈集》三十卷,《挥尘后录》传于世。《闽沙邓氏族谱》载:邓肃,字志宏,父祖谷,长子邓普,字寰宇,次子邓慈。
猜你喜欢

依韵奉酬悟真大德

生居忠正地,远慕凤凰城。

已见三冬学,何言徒聚萤。

(0)

诗·其四

王二语梵志:俗间无我师。

心中不了义,闻者尽不知。

我今得开悟,先身已受持。

寻经醒无我,披《老》悟无为。

君身自寂灭,君身若死尸。

神身一分解,六识自开披。

万事都无著,怜然无所之。

漏尽无烦恼,神澄自靡斯。

心高鹄共驾,一举出天池。

(0)

诗并序·其一一三

出门拗头戾跨,自道行步趋锵。

伺命把棒忽至,遍体白汗如浆。

撮你不得辞别,俄尔眷属分张。

合村送就旷野,回来只见空床。

(0)

颂六十二首·其五十

祇园感神夹,鹿苑化拘邻。

圣人居福地,贤士乐山园。

乍闻千叶现,时动百华鲜。

香草皆满地,灵芝遍房前。

甘池流八水,神井涌九泉。

华幡高风扬,应感下飞仙。

鸟弄千声啭,人歌百福田。

盛哉兹胜处,谁见不留连。

(0)

朝为雄兮暮为雌,天地终尽兮人生几时。

(0)

摄中郎将作诗

宫娃引入玉为行,金殿齐趋近禦床。

不见圣明亲顾问,如何得摄汉中郎?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