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奔千里已途穷,更向长江避贼锋。
十口未容谋去住,片帆那暇择西东。
乞钱不忍从司业,食粥新来似鲁公。
赖有诗情摧不老,时将新句吐长虹。
南奔千里已途穷,更向长江避贼锋。
十口未容谋去住,片帆那暇择西东。
乞钱不忍从司业,食粥新来似鲁公。
赖有诗情摧不老,时将新句吐长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外漂泊、避难的艰辛生活和内心的情感世界。首句“南奔千里已途穷”,表达了诗人南逃的道路已经走到尽头,处境困顿。紧接着“更向长江避贼锋”则是说为了躲避战乱,只得继续沿着长江而下寻求安身之地。
第三句“十口未容谋去住”,说明诗人连带家眷想要找到一块可以定居的地方,但却难以实现。随后的“片帆那暇择西东”则表现了诗人在选择方向时的犹豫不决和无奈。
第四句“乞钱不忍从司业”,透露出诗人的自尊心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虽然困难,但也不愿意低声下气地向别人求助。接着的“食粥新来似鲁公”则是将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比喻为历史上贫寒但坚守节操的儒家学者孔子(即鲁公),表明诗人虽然物质生活匮乏,但精神世界依然独立不屈。
最后两句“赖有诗情摧不老,时将新句吐长虹”,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和对文学创作的坚守。尽管身处逆境,但诗人仍然依靠自己的诗意来维持精神上的活力,不断地在困顿中寻找灵感,创作出新的诗篇,就像吐露彩虹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艰难求生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王二语梵志:俗间无我师。
心中不了义,闻者尽不知。
我今得开悟,先身已受持。
寻经醒无我,披《老》悟无为。
君身自寂灭,君身若死尸。
神身一分解,六识自开披。
万事都无著,怜然无所之。
漏尽无烦恼,神澄自靡斯。
心高鹄共驾,一举出天池。
祇园感神夹,鹿苑化拘邻。
圣人居福地,贤士乐山园。
乍闻千叶现,时动百华鲜。
香草皆满地,灵芝遍房前。
甘池流八水,神井涌九泉。
华幡高风扬,应感下飞仙。
鸟弄千声啭,人歌百福田。
盛哉兹胜处,谁见不留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