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其四》
《诗·其四》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王二语梵志:俗间无我师。

心中不了义,闻者尽不知。

我今得开悟,先身已受持。

寻经醒无我,披《老》悟无为。

君身自寂灭,君身若死尸。

神身一分解,六识自开披。

万事都无著,怜然无所之。

漏尽无烦恼,神澄自靡斯。

心高鹄共驾,一举出天池。

(0)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名为《诗(其四)》。王梵志是唐代著名的佛教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与梵志的对话,探讨了人生、自我认知以及解脱的议题。诗中的“俗间无我师”表达了在世俗社会中寻找导师的困难,“心中不了义,闻者尽不知”则揭示了人们内心的无知和对外界知识的不理解。接下来,“我今得开悟,先身已受持”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内心的真理,并且在前生就已经实践过这些教义。

“寻经醒无我,披《老》悟无为”进一步阐述了通过阅读经典和理解道家哲学来认识到“无我”的概念,即超越个体的自我意识,达到一种更为宽广的宇宙观。“君身自寂灭,君身若死尸”则比喻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暗示了追求精神解脱的重要性。

“神身一分解,六识自开披”描述了灵魂的解脱过程,即超越物质的身体,解放心灵的束缚。“万事都无著,怜然无所之”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超脱,不再执着于任何事物。“漏尽无烦恼,神澄自靡斯”则是对彻底解脱、内心平静状态的描绘,意味着烦恼消除,心灵清澈。

最后,“心高鹄共驾,一举出天池”以象征的手法,将心灵的提升比作天鹅飞翔,最终达到超越世俗的境界,如同从天池中一跃而出,象征着精神的自由和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佛教和道家的哲学思想,强调了自我认知、精神解脱和超越世俗的重要性,展现了王梵志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宿上方院

问津渔子浦,休驾法王城。

一雨夜来过,数峰烟际明。

藤萝月不到,钟磬寒愈清。

信美欲归去,村鹃如放声。

(0)

吕丞相自天台寄示退老堂诗卷赋此二首·其一

心如金石气如虹,整顿乾坤指顾中。

挽去暂成调鼎事,归来还作钓璜翁。

东山胜践今人见,西洛耆年几客同。

圮上一编浑未用,赤松那得便从公。

(0)

次韵蔡天任十首·其四

江南六月底风土,十日市无山鞠藭。

不应梅子趁时节,自是国人愁寓公。

(0)

次零陵太守竞秀堂韵四首·其三

从渠歌舞转头空,且索尊前一笑同。

欲识使君真乐处,蒲团禅板是家风。

(0)

偈·其一

冰壶雪室坐禅时,世事纷纭莫可知。

仰羡一堂云水客,忘机寂默是便宜。

(0)

儋耳病起偶题

病骨支离睡半醒,雨馀芳草入帘青。

焚香隐几无人到,读尽黄庭一卷经。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