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语梵志:俗间无我师。
心中不了义,闻者尽不知。
我今得开悟,先身已受持。
寻经醒无我,披《老》悟无为。
君身自寂灭,君身若死尸。
神身一分解,六识自开披。
万事都无著,怜然无所之。
漏尽无烦恼,神澄自靡斯。
心高鹄共驾,一举出天池。
王二语梵志:俗间无我师。
心中不了义,闻者尽不知。
我今得开悟,先身已受持。
寻经醒无我,披《老》悟无为。
君身自寂灭,君身若死尸。
神身一分解,六识自开披。
万事都无著,怜然无所之。
漏尽无烦恼,神澄自靡斯。
心高鹄共驾,一举出天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名为《诗(其四)》。王梵志是唐代著名的佛教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与梵志的对话,探讨了人生、自我认知以及解脱的议题。诗中的“俗间无我师”表达了在世俗社会中寻找导师的困难,“心中不了义,闻者尽不知”则揭示了人们内心的无知和对外界知识的不理解。接下来,“我今得开悟,先身已受持”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内心的真理,并且在前生就已经实践过这些教义。
“寻经醒无我,披《老》悟无为”进一步阐述了通过阅读经典和理解道家哲学来认识到“无我”的概念,即超越个体的自我意识,达到一种更为宽广的宇宙观。“君身自寂灭,君身若死尸”则比喻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暗示了追求精神解脱的重要性。
“神身一分解,六识自开披”描述了灵魂的解脱过程,即超越物质的身体,解放心灵的束缚。“万事都无著,怜然无所之”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超脱,不再执着于任何事物。“漏尽无烦恼,神澄自靡斯”则是对彻底解脱、内心平静状态的描绘,意味着烦恼消除,心灵清澈。
最后,“心高鹄共驾,一举出天池”以象征的手法,将心灵的提升比作天鹅飞翔,最终达到超越世俗的境界,如同从天池中一跃而出,象征着精神的自由和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佛教和道家的哲学思想,强调了自我认知、精神解脱和超越世俗的重要性,展现了王梵志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