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
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
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
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
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
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
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
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
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
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田园风光之美,同时也流露出别离时的哀愁情感。从结构上看,诗人运用对仗手法,将景物与人物活动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失生动的画面。
首句“白道向姑熟”中的“白道”,指的是一条通往姑熟的地方小路。它通过色彩和方向,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意境,为后文的情感铺垫做出了预告。
接着,“洪亭临道傍”则描绘了一处建筑物—洪亭,它紧邻道路,似乎在等待着行人停歇。这里的“洪亭”可能是诗人虚构的一个地点,它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几分静谧,更重要的是它让读者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寂寞。
第三、四句,“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通过对比古老井和深邃床的描写,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空间的层次感,从而强化了画面的立体感。这里的“昔时井”暗示着时间的沉淀,而“五丈床”则给人以深远和神秘之感。
在第五、六句,“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诗人通过樵夫女子洗脚与行人休息的情景,展示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樵女”形象生动,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而“行人歇金装”则表现出旅行者在此地停留,享受片刻安宁。
至于最后两句,“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诗人通过对远方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即将别离之人的感慨,表达了深沉的不舍与哀愁。这里的“白鹭洲”和“芦花似朝霜”,营造出一种淡远而又萧瑟的氛围。而“送君此时去”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心中的别离之痛,“回首泪成行”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赞美。
春气熏陶蚕动纸,采桑女儿鬨如市。
昼饲夜喂时分盘,扃门谢客谨俗忌。
雪团落架抽茧丝,小姑缲车妇织机。
全家勤劳各有望,翁媪处分将裁衣。
官输私负索交至,尺寸不留但箱篚。
我身不煖煖他人,终日茅檐愁冻死。
纵敌稽山祸已胎,垂涎上国更荒哉。
不知养虎自遗患,只道求鱼无后灾。
梦见梧桐生后圃,眼看麋鹿上高台。
千龄只有忠臣恨,化作涛江雪浪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