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肠得酒作雷鸣,痛饮狂歌不自程。
坐上波澜生健笔,归来钟鼓动严城。
不应此地淹鸿业,盍与吾君致太平。
伏枥壮心犹未已,须君为我请长缨。
饥肠得酒作雷鸣,痛饮狂歌不自程。
坐上波澜生健笔,归来钟鼓动严城。
不应此地淹鸿业,盍与吾君致太平。
伏枥壮心犹未已,须君为我请长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的《次韵(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饮酒豪放、挥洒文墨的场景,以及对国家和平治理的渴望。
首句“饥肠得酒作雷鸣”,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饮酒后的满足感,仿佛饥饿的肠胃在酒的滋润下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接着,“痛饮狂歌不自程”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豪饮狂歌的情景,表现出他放纵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坐上波澜生健笔”一句,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在宴会上挥毫泼墨,文思如潮水般涌现,笔下生花的才华。而“归来钟鼓动严城”则描绘了诗人酒醉归家时,城中钟鼓齐鸣的景象,既衬托出诗人醉态的生动,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深人静的氛围。
“不应此地淹鸿业,盍与吾君致太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平治理的向往,希望能在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下,帮助君主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最后两句“伏枥壮心犹未已,须君为我请长缨”则流露出诗人虽已年老但仍怀有壮志雄心,期待有人能为他争取更多的机会和权力,继续为国家效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才华横溢的文采以及对国家和平治理的深切渴望,是一首充满激情与理想色彩的作品。
咸通七载初参道,到处逢言不识言。
心里痴团若栲栳,三春不乐止林泉。
忽遇法王毡上坐,便陈疑恳向师前。
师从毡上那伽起,袒膊当胸打一拳。
骇散痴团獦狚落,举头看见日初圆。
从兹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
只闻肚里饱膨脝,更不东西去持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