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实如桐子,捣为琼斛浆。
渗漏不及勺,九天皆闻香。
群生本无寿,性亦风烛光。
而复情蔽之,谓存实已亡。
鍊神出三劫,素发始重苍。
苍颜且重素,不假铅与黄。
拾佩光碧楼,秋兰紫无霜。
皓采缠琅玕,远视疑虹芒。
上道齐化游,礼法宁待防。
夹轮絷两龙,飞辇朝玉皇。
桂实如桐子,捣为琼斛浆。
渗漏不及勺,九天皆闻香。
群生本无寿,性亦风烛光。
而复情蔽之,谓存实已亡。
鍊神出三劫,素发始重苍。
苍颜且重素,不假铅与黄。
拾佩光碧楼,秋兰紫无霜。
皓采缠琅玕,远视疑虹芒。
上道齐化游,礼法宁待防。
夹轮絷两龙,飞辇朝玉皇。
这首诗描绘了西王母命侍女田四妃演唱的一曲歌谣,充满了神话色彩和深邃的哲理。开篇以“桂实如桐子”起笔,将桂实比作桐子,捣碎后制成琼斛浆,象征着高洁与珍贵。接着,“渗漏不及勺,九天皆闻香”,强调香气弥漫,连九天之上都能闻到,寓意着歌声的美妙与深远影响。
“群生本无寿,性亦风烛光”两句,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如同风中之烛,暗示了人生的无常。接下来,“而复情蔽之,谓存实已亡”则表达了情感的蒙蔽,使人们误以为存在的事物已经消失,体现了对现实与情感关系的深刻思考。
“鍊神出三劫,素发始重苍”描述了修炼成神的过程,历经三次劫难,白发重新变得乌黑,象征着精神的升华与重生。随后,“苍颜且重素,不假铅与黄”进一步强调了内在精神的纯净,无需外在修饰,展现出一种自然与真实的美。
“拾佩光碧楼,秋兰紫无霜”描绘了拾取碧楼中的佩饰,以及秋兰在霜中依然保持紫色,象征着高尚品质的永恒不变。最后,“皓采缠琅玕,远视疑虹芒”通过皓白的光芒环绕着琅玕(一种玉石),即使远观也仿佛彩虹般耀眼,展现了美好与纯洁的极致表现。
“上道齐化游,礼法宁待防”表达了追求道法自然,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理念,无需刻意防范。结尾“夹轮絷两龙,飞辇朝玉皇”则以神话般的场景结束,形象地描绘了乘坐飞辇,穿越云霄,朝见玉皇大帝的情景,充满了神秘与崇高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神话、哲学、自然与艺术的元素,通过对生命、情感、修行、自然美的描绘,展现了深邃的哲思与浪漫的艺术风格。
月华星彩坐来收,岳色江声暗结愁。
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丘中有一士,守道岁月深。
行披带索衣,坐拍无弦琴。
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阴。
所逢苟非义,粪土千黄金。
乡人化其风,熏如兰在林。
智愚与强弱,不忍相欺侵。
我欲访其人,将行复沈吟。
何必见其面,但在学其心。
立夏天方霁,闲情喜暂舒。
树深添雨润,溪落见人疏。
夕照斜依竹,园花落近书。
年来惟懒拙,殊觉称幽居。
积潦未经日,谁教水虫游。
薄暮积潦冱,水虫随巳休。
乃知造物者,不独于蜉蝣。
蟠桃三千年,灵椿五百秋。
风霜既历历,岁月亦悠悠。
自是由乘除,举世惊短修。
遂令得失徒,浪喜还浪愁。
达人观大观,委心任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