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寂常居常寂里,年年月月是空空。
阶前未放岩根断,屋下长教海眼通。
本为入来寻佛窟,不期行处踏龙宫。
他时忆著堪图画,一朵云山二水中。
常寂常居常寂里,年年月月是空空。
阶前未放岩根断,屋下长教海眼通。
本为入来寻佛窟,不期行处踏龙宫。
他时忆著堪图画,一朵云山二水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常寂的高僧在昭州山寺中的修行生活。开篇“常寂常居常寂里,年年月月是空空”两句,以平缓的语调展现了常寂上人的日子过得既平静又空明,没有世俗的繁华与喧嚣,只有时间的流转和心灵的澄清。
“阶前未放岩根断,屋下长教海眼通”两句,则形象地表达了山寺的幽深与常寂上人对禅学的修持。岩石如同坚固的心根,未曾松动,而房檐下的长廊好似通往智慧之海的眼睛,让人能够洞察世间真理。
“本为入来寻佛窟,不期行处踏龙宫”两句,表明常寂上人的初衷是为了寻找佛法的奥秘,但在旅途中却不经意间踏入了龙宫,这里的“龙宫”既可以理解为神话中的仙境,也可能是对山寺一隅的美好描绘。
最后,“他时忆著堪图画,一朵云山二水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常寂上人所处山寺景致的怀念。这种怀念不仅是对美景的记挂,更是对那份宁静与精神追求的向往。在这片云山水地之间,一切尘世的喧嚣都被抛诸脑后,只剩下心灵的安宁和对永恒之美的赞颂。
论世以观士兮,集义以为词。
所非正而敢从兮,日可挂而东之。
嗟若士之弗获兮,羌何忿而负石。
繄圣贤之出处兮,惟遵道而守德。
凤览辉而乃下兮,雏犹耻乎腐嚇。
非九方之为使兮,夫何足以得马。
庐岑岑以镇楚兮,汹大江之东涹。
分阴阳之晦明兮,钟斯人以正直。
惟天道与地宝兮,非所求其犹爱。
与之全而不用兮,怀斯美以固在。
大固不可以适兮,方固不可以圆。
试回功谢于土谷兮,夫乃同道于禹稷。
譬人生犹吹吷兮,无得丧之可齐。
纷吾何指以为正兮,服吾初其庶几。
客里逢春色,江梅发故枝。
正应伤老大,似欲慰栖迟。
雪树真相引,风花莫倒吹。
南来愧何逊,吾病不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