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道还家犹未还,故山书册蠹鱼残。
半生不疗饥寒苦,空有诗名满世间。
只道还家犹未还,故山书册蠹鱼残。
半生不疗饥寒苦,空有诗名满世间。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苕溪杂兴四首·其三》,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之路未果,以及个人生活困顿与文学成就之间矛盾的心境。诗中“只道还家犹未还,故山书册蠹鱼残”两句,通过对比现实中的流离失所与往昔书案上蠹鱼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无望的哀伤和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半生不疗饥寒苦"一句则直白地展示了诗人的艰难困顿,他的一生中长期处于贫困之中,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善。最后“空有诗名满世间”这句话,则是对自己虽然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但这些成就并未带来实际生活中的舒适和安宁,从而引发了深刻的悲凉感慨。
总体来说,苏轼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冲突,以及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普遍面临的问题——即文学成就与物质生活的脱节。
力疾呼儿语,民方弄潢池。
儿职不可缓,母疾尚可为。
绣衣才出境,萧斧旋芟夷。
百姓得奠枕,归来拜慈帷。
母训不敢坠,母喜开双眉。
阴功覃雨露,庆报当期颐。
孟夏草木长,庭萱何遽萎。
平生事俭约,犹有嫔时衣。
熏炉经卷静,不复朝莫披。
西风秋又晚,萸菊思年时。
瞿瞿临祖奠,清血应涟洏。
明朝鹤岩道,旧冢连新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