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色晴晖展画屏,绿槐古樾两娉婷。
却嫌一带无情竹,只放金华半段青。
野色晴晖展画屏,绿槐古樾两娉婷。
却嫌一带无情竹,只放金华半段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野色晴晖展画屏"一句,通过“野色”二字,勾勒出大自然在阳光照耀下的明媚与温润,而“晴晖”则更添几分暖意,整个景象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诗人面前。
"绿槐古樾两娉婷"一句,则是对庭院中植物的描绘。“绿槐”指的是常青的槐树,而“古樾”则可能指的是古老的建筑物,或者是长满了苔藓的老树。这里的“娉婷”形容词,用来形容两侧的植物姿态轻盈优雅,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
然而,在这宁静美好的景致中,诗人却有所不满,表达为"却嫌一带无情竹"。这里的“无情竹”并非贬义,而是指那些不随季节变化而显得生机勉强的植物。在这个环境里,即便是通常令人感到清新脱俗的竹子,也因为其似乎缺乏情感的特性而被诗人所“嫌弃”。
最后一句"只放金华半段青",则是在表达诗人的审美偏好。这里的“金华”可能指的是某种高贵或珍贵的植物,而“只放”意味着诗人在选择中表现出的挑剔与独到。这“半段青”,则是对这种植物特定部位的描绘,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传达出一种既不过度也不欠缺的艺术处理。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观点,更透露出他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力与情感表达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君不见官渡河两岸,三月杨柳枝。
千条万条色,一一胜绿丝。
花作铅粉絮,叶成翠羽帐。
此时送远人,怅望春水上。
远客折杨柳,依依两含情。
夹郎木兰舟,送郎千里行。
郎把紫泥书,东征觐庭闱。
脱却貂襜褕,新著五綵衣。
双凤并两翅,将雏东南飞。
五两得便风,几日到扬州。
莫贪扬州好,客行剩淹留。
郎到官渡头,春阑已应久。
殷勤道远别,为谢大堤柳。
攀条傥相忆,五里一回首。
明年柳枝黄,问郎还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