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资福寺罗汉阁》
《资福寺罗汉阁》全文
宋 / 方信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千柱依然跨宝坊,庭前柏子久荒凉。

明珠白璧无人识,赖有斯文万丈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uóhàn
sòng / fāngxìn

qiānzhùránkuàbǎofāngtíngqiánbǎijiǔhuāngliáng

míngzhūbáirénshílàiyǒuwénwànzhàngguāng

翻译
千根柱子依旧屹立在宝坊中,
庭院前的柏树籽已经荒芜了很久。
注释
千柱:形容数量众多的柱子。
宝坊:古代重要的建筑群或市场。
柏子:柏树结的种子,这里可能指柏树。
久荒凉:长时间的荒废、冷清。
明珠:比喻珍贵的东西,如人才或宝石。
白璧:洁白无瑕的美玉,也是珍贵之物。
无人识:没有人能识别或欣赏。
赖有:依赖有,幸亏有。
斯文:这里指文化和学问。
万丈光:极言光芒之大,象征深远的影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佛寺的荒凉景象,通过对庭院和建筑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文化遗产的感慨。"千柱依然跨宝坊"一句,设定了宏伟古老的寺庙场景,其中“千柱”形容罗汉阁的壮观,“跨宝坊”则突显其重要性与历史价值。

"庭前柏子久荒凉"表达了一种时间的流逝和自然力的覆盖,柏树是一种常绿长寿的植物,但这里却被描绘成“久荒凉”,反映出寺庙的冷清与年华的痕迹。

"明珠白璧无人识"一句,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寺庙中的珍宝比作明珠白璧,这些原本应当被珍视的物品却因为无人赏识而失去了光彩,暗示着文化遗产的不被重视。

最后,“赖有斯文万丈光”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典籍(斯文)依旧发挥作用的心理慰藉。即便寺院荒凉,但佛法的智慧光芒仍然照耀着世间,这是诗人的精神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保护,以及面对现实冷漠时的精神自我安慰。

作者介绍

方信孺
朝代:宋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兴化军(四库总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岁。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开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后奉祠归,屏居岩穴,放浪诗酒以终。其父为叶颙宰相的女婿,其为叶颙宰相的孙女婿。
猜你喜欢

雨中寄杨彦常先生

山中长夏苦淫雨,暂尔出门还不能。

九天驭日力已竭,两地看云愁倍增。

怜君畏途久作客,笑我净舍常依僧。

相思倚柱发清啸,旁人不解谷空应。

(0)

背立骊

首昂渴乌胯山峙,拂阶一把银丝委。

金羁脱兔势无前,踣铁盘攒忽如掎。

浅髋大脰方争涂,忍使骊龙老垂耳。

倚风背立非背恩,驮锦秋高为君起。

(0)

四景宫词·其四

黛螺新赐量成斗,画眉日画青青柳。

长得君王一笑看,眠文不敢朝欣酒。

盘珠夜制衮龙衣,红冰笋软呵纤手。

坐听灯人报晓筹,二十五声寒点后。

(0)

西湖竹枝歌·其七

小小渡船如缺瓜,船中少妇《竹枝歌》。

歌声唱入空侯调,不遣狂夫横渡河。

(0)

官军后还西涧草堂

干戈一为用,十室九不完。

东西南北人,坏屋敢求安。

昨闻府兵下,徒跣入荆菅。

一市人尽虚,衡门驻旌竿。

还家动盈月,瓶粟久已殚。

幸兹西涧西,草堂适平宽。

竹林最无恙,秀色雨始干。

石梁不可援,更造酾风湍。

扫地山气润,开轩水声寒。

留榻依故处,援琴较初弹。

宾客稍稍来,畦蔬亦朝餐。

坐中谈时事,废食各永叹。

西峰数里外,草窃除岂难。

盛夏兵既集,翱翔彼河干。

乃知荆扬交,蝶血原野丹。

频年劳人马,未得贼肺肝。

憧憧往来地,供亿困百端。

我生固其时,飘飖愧飞翰。

(0)

题杂画二首·其二

水阔天低欲尽头,柳花如雪暗归舟。

平生解识沧洲趣,何处飞来双白鸥。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