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满江红·其七江行和杨济翁韵》
《满江红·其七江行和杨济翁韵》全文
宋 / 辛弃疾   形式: 词  词牌: 满江红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0)
注释
溪山:辛弃疾的溪山情节。
怪:惊异,骇疑。
緉:一双。
屐:木底有齿的鞋,六朝人喜着屐游山。
尘劳:风尘劳辛,指其宦游生涯。
三十九年非:回顾三十九年,一切皆非。
坼:裂开。
敌:匹敌。
楼观甫成:楼阁刚刚建成。
此喻调动频繁,难展才略。
旌旗:战旗。
旌旗未卷:指战事未休,喻复国大业未了。
转相寻:循环往复,辗转相继。
翻译
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识。还记得在梦中已将万里江山走遍。游赏那些风景名胜,只需带上手杖即可,耗损不了几双木屐。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
昔日一统江山,如今却被分为南北两半。曹操、刘备皆是当世的英雄。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旧事,如今已没有一丝痕。楼台刚刚建成,却已不见人踪;壮志未酬,我却满头白发。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鉴赏

这首《满江红·其七》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他以江行所见所感为题材,表达了对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开篇“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描绘了眼前景色仿佛在梦中曾经历过的熟悉感,流露出一种时光倒流的奇妙感觉。接着,“是梦里、寻常行遍,江南江北”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梦境般的体验,暗示了词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词人建议去探寻美好的地方,即使一生的鞋子也不够用,表现了他的豪放与热爱山水之情。“笑尘埃、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则透露出词人对自己漂泊生涯的自嘲,感叹人生如梦,长久以来都在他乡为客。

下片转向历史与英雄,“吴楚地,东南拆。英雄事,曹刘敌。”词人借吴楚之地的历史典故,以及曹刘争霸的故事,表达对英雄事迹的追忆,同时也寓言了自己的壮志未酬。“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写出了英雄事迹随风消逝,只剩下沧桑之感。“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更是直接抒发了岁月催人老的无奈。

最后,“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揭示了词人对人生哀乐循环往复的深刻理解,无论古今,人们的情感体验并无二致。整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又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展现了辛弃疾豪放词风的同时,也流露出他的哲思。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朝代:宋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140-12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九十四

客路奔驰岁月深,朝游东鲁暮西秦。

子规苦劝人归去,血溅岩花几见春。

(0)

偈颂六十八首·其三十二

喝如雷,棒如雨。大地绝纤尘,回头无觅处。

无觅处,昨日有人从天台来,却往径山去。

(0)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六十六

向上一路,千圣不然。目前无异草,脚下有青天。

(0)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九十六

饱丛林,没量汉,法战当先,清机历掌。

假饶千佛出头,也下一槌定当。

(0)

晓上人还浙东

鸟宿柴门静,更深别意倾。

孤灯寒有晕,细雨夜无声。

渡晓人争立,潮平橹乱鸣。

君今成独往,老罢苦为情。

(0)

句·其四

家里已无回日信,路边空有望乡牌。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