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长虹下饮溪。两山环合翠屏围。
非鱼定不知鱼乐,得鹿还生失鹿悲。
花蔼蔼,絮霏霏。东风不染鬓边丝。
百川尚有西流日,一老曾无却少时。
千尺长虹下饮溪。两山环合翠屏围。
非鱼定不知鱼乐,得鹿还生失鹿悲。
花蔼蔼,絮霏霏。东风不染鬓边丝。
百川尚有西流日,一老曾无却少时。
这首金末元初的词作《鹧鸪天·其一·青阳峡对酒》是段克己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以青阳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千尺长虹下饮溪",开篇即以壮观的景象起兴,形容长虹如桥般横跨溪流,富有动态美,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两山环合翠屏围",进一步描绘了山水相依的秀美景致,如同一幅翠色屏风,给人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非鱼定不知鱼乐,得鹿还生失鹿悲",运用典故,借寓言表达人生的得失之感。鱼儿在水中自得其乐,而人若不能置身其境,难以体会个中滋味;同样,得到鹿固然欣喜,失去时又难免悲伤,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悲欢。
"花蔼蔼,絮霏霏",通过对春花纷飞、柳絮飘扬的细腻描绘,营造出春天的生机与流转,也暗含时光易逝之意。
"东风不染鬓边丝",东风象征着岁月,暗示青春不再,白发悄然爬上鬓角,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百川尚有西流日,一老曾无却少时",以百川东流比喻人生无法逆流,而自己年华已逝,再无返老还童之时,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哀叹。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寓言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的深刻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长干道上落花朝,羡尔当年赏事饶。
下箸已怜鹅炙美,开笼不奈鸭媒娇。
春衣晚入青杨巷,细马初过皂荚桥。
相访不辞千里远,西风好借木兰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