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贵无为,裁魂守寂寥。
唯有驰骛士,风尘在一朝。
舆马相跨跃,宾从共矜骄。
天道好盈缺,春华故秋凋。
不知北山民,商歌弄场苗。
至人贵无为,裁魂守寂寥。
唯有驰骛士,风尘在一朝。
舆马相跨跃,宾从共矜骄。
天道好盈缺,春华故秋凋。
不知北山民,商歌弄场苗。
这首诗是江淹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效阮公诗十五首》中的第十五首。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崇尚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开篇“至人贵无为,裁魂守寂寥”两句,强调了最高境界的人应该重视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不做无谓的作为,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宁静。
接下来的“唯有驰骛士,风尘在一朝”表明只有那些急于功成名就的人才会陷入世俗的纷争之中,终日忙碌,而这些追求往往是短暂且充满了尘世的烦恼。
“舆马相跨跃,宾从共矜骄”则描绘了一幅官宦贵族享乐生活的情景,他们以车马为乐,宾客云集,共同夸耀自己的荣华富贵。这里诗人可能在反思这种生活方式的空虚和不持久。
“天道好盈缺,春华故秋凋”两句,表达了自然界运行的规律,即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会走向衰退,就如同春天的花朵盛开而后必定会在秋天凋谢。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无常的认识。
最后两句“不知北山民,商歌弄场苗”则是对远离尘世、生活于自然之中的人们表示出一种向往。北山可能象征着远离尘嚣的地方,而“不知北山民”可能意味着诗人对于那种简单生活的向往和不解。“商歌弄场苗”则可能是在描绘那些人们在田间唱歌、劳作的情景,表现了对农村生活的一种美好憧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自然,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广厦须大木,偏弦难独张。
翰林育才地,澄怀玉为堂。
林木湛清华,池荷生暗香。
员峤多仙人,云鹤方高翔。
明霞招我餐,出郭航酒浆。
尘缨此暂濯,心与水月凉。
老儒抱琴来,慨然弹清商。
仿佛听颍师,浮云忽飞扬。
岁晏人事艰,百货日翔贵。
今宵一斗春,君向谁家贳。
城中十日雪,流民冻俱毙。
即此觞豆微,了却数口费。
粤南早疮痍,江东又烽燧。
假君席前箸,请君画大计。
勿谓食肉鄙,建竖本不易。
油镫冻虚壁,朔风吼平地。
已矣复何言,浩歌径成醉。
积石嵌谽谺,纵横制流水。
水怒不得泄,穿空如磨蚁。
石又激薄之,訇磕声振耳。
扁舟从东不,相与为逶迤。
左转复右回,盘旋不能止。
惊魂逐浪飞,篙声疾于矢。
砉然得平地,一泻数十里。
江头白鹭茑,双双眠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