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象凄凉几劫灰,独余双塔在蒿莱。
春风藓合亡朝石,落日烟生望海台。
千载布金人已泯,廿年挟策客重来。
寻常兴废无须问,且为尘踪浣一杯。
龙象凄凉几劫灰,独余双塔在蒿莱。
春风藓合亡朝石,落日烟生望海台。
千载布金人已泯,廿年挟策客重来。
寻常兴废无须问,且为尘踪浣一杯。
这首诗描绘了万明府邀请游览前仓宝胜寺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对比,抒发了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龙象凄凉几劫灰,独余双塔在蒿莱”,以“龙象”象征宏伟的寺庙,历经数个劫难后仅剩双塔孤零零地矗立在荒草之中,营造出一种沧桑感。这里运用了佛教中的“劫”概念,强调时间的漫长与历史的变迁。
颔联“春风藓合亡朝石,落日烟生望海台”,描绘了春风吹过,苔藓覆盖着废弃的石阶,夕阳下烟雾缭绕的望海台景象。这两句通过季节变换和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荒凉与时间的流逝。
颈联“千载布金人已泯,廿年挟策客重来”,提到千年前的布施者已不在人世,而二十年后的访客再次来到此地。这一联将个人的生命与历史的长河相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尾联“寻常兴废无须问,且为尘踪浣一杯”,诗人认为对于兴衰更替无需过多追问,不如借酒浇愁,暂时忘却世事的烦恼。这句体现了诗人面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时的豁达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世事变迁时的超然态度。
问道图书盛,尊儒礼教兴。
石渠因学广,金殿为贤升。
日月恩光照,风云宠命膺。
谋谟言可范,舟楫事斯凭。
宴喜明时洽,光辉湛露凝。
大哉尧作主,天下颂歌称。
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遮尽仙人山。
遥知玄豹在深处,下笑羁绊泥涂间。
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
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
缥缈中天去,逍遥上界分。
鸾骖攀不及,仙吹远难闻。
礼候于斯睹,明循在解纷。
人归悬想处,霞色自氛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