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邦白镪本夷财,个个象形面目开。
取汝探囊真授首,此曹都已断头来。
海邦白镪本夷财,个个象形面目开。
取汝探囊真授首,此曹都已断头来。
这首诗描绘了对番邦之银的描述与态度,充满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决绝之意。
首句“海邦白镪本夷财”,以“海邦”指涉遥远的异域,而“白镪”则为银子的别称,这里巧妙地将远方的财富与异族联系起来,暗示了银子作为贸易交换的重要媒介,是异国的宝贵资源。通过“本夷财”三字,诗人强调了银子在异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同时也预示了接下来对银子处理方式的决断性。
次句“个个象形面目开”,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银子形象化,仿佛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面目”,能够展现出不同的“象形”。这种生动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暗示了银子在人们心中的独特价值和复杂情感。
接着,“取汝探囊真授首”,这句话直接表达了对番邦银子的获取行动。这里的“汝”指代银子,诗人使用了“探囊”这一动作,形象地展现了获取银子的过程,同时“真授首”则意味着彻底的占有或斩断,暗含着对银子的彻底掌控和利用的决心。
最后,“此曹都已断头来”,“此曹”泛指前面提到的番邦银子,而“断头来”则进一步强调了对银子的彻底处理,无论是比喻还是象征,都传递出一种决绝的态度,即对异域财富的获取和利用,已经达到了彻底的、不容置疑的地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番邦银子的描绘和处理,展现了诗人对于异域财富的独特见解和决断态度,既体现了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又蕴含了对异域文化的深刻思考。
齐攻鲁,人民逃。有独妇,行荒郊。
抱侄弃子呱呱号,妇目不顾手不招。
齐将问其故,妇乃前致语。
公义私爱难昧心,宁使吾儿食豺虎。
齐将愧,勒马回。
鲁人为筑数仞台,守礼之国何有哉。
君不见自齐关入辟女子,石窌封来名并峙,一变至鲁或由此。
指上蜃楼幻非幻,能令四海朝龙王。
自从皈依入钵盂,水晶宫殿空荒凉。
大青小青龙之子,谪伏崖下千年藏。
青蒲赤鲤能变化,滏口一雨神通张。
膜拜至人求法力,蝘蜓欲脱腥皮囊。
至人慈悲心等夷,磨顶初入选佛场。
如狮如象俱驯伏,洪涛不降田庐殃。
我来欲访尸陀林,卢师坐处荆榛荒。
惟有此石瞰空洞,巨鳌撑柱疑娲皇。
苔纹未蚀也常污,雪花晴积寒无光。
摩挲神晴三叹息,潭波鉴我尘容黄。
何时跏趺此崖傍,会看为霖遍十方,狰狞头角归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