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上蜃楼幻非幻,能令四海朝龙王。
自从皈依入钵盂,水晶宫殿空荒凉。
大青小青龙之子,谪伏崖下千年藏。
青蒲赤鲤能变化,滏口一雨神通张。
膜拜至人求法力,蝘蜓欲脱腥皮囊。
至人慈悲心等夷,磨顶初入选佛场。
如狮如象俱驯伏,洪涛不降田庐殃。
我来欲访尸陀林,卢师坐处荆榛荒。
惟有此石瞰空洞,巨鳌撑柱疑娲皇。
苔纹未蚀也常污,雪花晴积寒无光。
摩挲神晴三叹息,潭波鉴我尘容黄。
何时跏趺此崖傍,会看为霖遍十方,狰狞头角归云堂。
指上蜃楼幻非幻,能令四海朝龙王。
自从皈依入钵盂,水晶宫殿空荒凉。
大青小青龙之子,谪伏崖下千年藏。
青蒲赤鲤能变化,滏口一雨神通张。
膜拜至人求法力,蝘蜓欲脱腥皮囊。
至人慈悲心等夷,磨顶初入选佛场。
如狮如象俱驯伏,洪涛不降田庐殃。
我来欲访尸陀林,卢师坐处荆榛荒。
惟有此石瞰空洞,巨鳌撑柱疑娲皇。
苔纹未蚀也常污,雪花晴积寒无光。
摩挲神晴三叹息,潭波鉴我尘容黄。
何时跏趺此崖傍,会看为霖遍十方,狰狞头角归云堂。
这首清代诗人张若霭的《秘魔厓下作》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指上蜃楼幻非幻”以奇特的比喻,暗示了秘魔厓下的景象如同海市蜃楼,虚幻又引人入胜。接着,“能令四海朝龙王”展现出一种超凡的力量感,仿佛连大海的龙王都为之臣服。
诗人描述自己皈依于此,原本的水晶宫殿却显得空寂荒凉,反映出世事无常和修行者的孤独。接下来的诗句中,青龙与赤鲤的形象象征着变化与神通,而膜拜者则祈求佛法之力,希望洗涤自身的污秽。
“至人慈悲心等夷”赞美了佛法的普度众生,至人的慈悲如同狮子和大象般驯伏,能平息洪灾,保护百姓安宁。诗人感叹卢师所坐之处已成荆榛之地,唯有巨石见证历史,仿佛女娲补天的遗迹。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在此静修,期待有一天能如云堂般超脱,普降甘霖于四方。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和对自然的敬畏。
长河在南斗在北,丛树无人月深黑。
破栅残扉不满百,夜昏沥酒家家哭。
独客闻之黯无色,欲见丘陇那可得。
四年此节在异国,但见他人供酒食。
孤儿何曾在亲侧,灵不见我应叹息。
生不能欢祭远适,父母生我亦何益。
异地开龙泓,应接悦万状。
仁祠辟唐时,结构妙意匠。
初堕白云中,忽踏苍松上。
窈窕转层岩,崱屴出孤嶂。
竹深视听幽,苔滑行步妨。
烂烂明花蹊,袅袅挂萝帐。
抖擞跻其巅,倚阑堪写望。
风来林景清,日落岚气涨。
盈盈西子湖,绿净在杯盎。
展席面青山,支铛温昔酿。
既酣恣谭谐,吾怀亦已畅。
念彼辨才师,说法浩无量。
当年群贤游,前尘宛俯仰。
残碑字模糊,云烟付幻妄。
良友幸招寻,消摇纵天放。
浮生山水缘,著屐费几两。
归途闻流泉,殷耳一何壮。
入门忽怪天色暮,白日黯黮沈僧寮。
仰头乃见松屈曲,落阴积翠森萧萧。
石穴斜穿走孤干,檐牙低拂蟠深条。
千年蛟螭斗窟宅,拿攫云雨长空摇。
小者支撑大腾起,倔强不让相争超。
之而鳞甲挟飞动,夜静惊避独足魈。
春来霹雳疑变化,波涛漰湱吹旋飙。
世间崖壑多大木,往往百丈凌丹霄。
此松奇绝不上竦,元气回复屯山椒。
偃蹇别具造物意,束缚岂由人力剽。
托根得地荷神圣,轩农酿化阴阳调。
斧斤摧折幸可免,霜雪饱经常不凋。
引鸾巢鹤导仙驾,碧幢华盖来钧韶。
应有芝苓结精液,安得采斸餐灵苗。